炙手可热老班章

时间:2022-08-09 10:20:30

2010年以后,普洱茶开始走出“冰河时代”,逐渐再度掀起了新的热潮,不管是大茶企,小茶商,普洱发烧友,哪怕是普通茶友,都以做老班章茶、喝老班章茶为荣。这样的背景下,自然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老班章的茶价连年翻滚,最高的时候达到上万元一公斤。

说起普洱茶的名山头,老班章是近些年知名度最高的。那个哈尼族小山村,那个当今中国西南最富裕的“茶王村”,它悄无声息地在勐海的布朗山区存在了几个世纪。曾经如此之不起眼,今天如此之炙手可热。这个巨大的反差,掐指算来,也不过经历了10几年的时间。老班章古树茶也和其他普洱茶一样,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茶史”,从当年因为粗枝大叶连品级都评不上,到如今坐上了“茶王”的宝座,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一片“黄金叶”。

2000年伊始,普洱茶首先在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复兴,然后迅速扩散到“珠三角”地区。那个时候的老班章古树茶却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老班章村民是这样讲述他们当年卖茶的情景――

那些年,只有布朗山乡供销社收购茶农的茶叶,当时是将茶叶分为三个级别收购。一级的要求是:新品种,芽头要小,采摘要短(一芽二叶为最佳标准);杀青、揉捻后为紧条,条索要统一。一级茶的标准都是按机制茶的样品来制定的,那些年的老班章吃饭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钱去买机器揉茶。再说老班章那些古树茶,在那个年代属于“荒茶”,有的叫“大树茶”,再加上这些古树茶产量不高,采摘困难,以及老班章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正适合茶树的生长,从来没有人去修枝、打权,让这茶树真正是“野蛮生长”。老班章村民也是在连油盐都没有的时候,才钻进密林,去采摘这些“荒茶”的茶叶。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从老班章村到布朗山乡供销社,要走八个小时的山路,每一个去卖茶的老班章人都觉得去一趟不容易,都要憋足了劲,凭自己最大的能力背茶,最有力气的人也只能背到七八十公斤的重量。然而,最可悲的是,辛辛苦苦将茶叶背到布朗山乡供销社的收购点,运气好一点的人,评上三级就算能卖掉了。当时的价格也就是几块钱一公斤毛茶,一次最多能有个几十块钱的收入。运气不好的到了那里,连级别都评不上,供销社收茶的人坚决不收,也不可能再把茶叶背回去,只得在布朗山乡找个僻静的地方赶紧倒掉,望着垃圾样堆在地上的茶叶,茶农心中的痛楚,不是文字可以形容的。

到了2002年,老班章开始转运,一条由政府投资的扶贫公路紧贴着老班章村,和古茶园擦肩而过,这使藏在深闺无人识的老班章古树茶第一次向世人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2003年,由于普洱茶逐渐升温,云南茶科所以每公斤13元的价格收购了700公斤老班章古树茶,用作研究的原料,老班章古树茶第一次冠冕堂皇地走入了科学殿堂。

2004年,一个广东人来到老班章,当时以每公斤120元的价格,就买走了1吨青毛茶,算是在此之前老班章茶价的最高记录了。从此,老班章的茶价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到了2007年的开春,茶价一步就跳到了每公斤1700元。在云南普洱茶其他产区的毛茶还停留在百元以下的时候,1700元的价格真是有点吓人,老班章人也像茶价一样,只愿走高不愿走低,所以,当年只有少数村民卖出一部分,大部人的茶都堆在家里,等待价格继续升高。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跌入低谷的迹象日益明显,原来还在观望的茶商从老班章村撤得一干二净。茶农家里存积了数十吨的茶叶,老班章人开始恐慌了,望着堆在家里的茶叶,让他们觉得唯一的富裕之路,断了!

也就是在那一年,正在考察云南古树茶资源的“陈升号”董事长陈升河,在新班章村认识了一个叫“三爬”的啥尼族汉子。三爬向陈升河介绍,自己是老班章村的村长。本来陈升河就对老班章古树茶有着浓厚的兴趣,只不过是前几年,他认为在老班章村的“炒家”太多,让老班章村的茶价不合常理地疯涨。当三爬讲述了老班章村民陷入无人收茶的窘境时,陈升河毫不犹豫地和三爬去了老班章村。

没过多久,“陈升号”入驻老班章。然而,你无法想象,这么一个重要的仪式,竟然是在三爬村长家的火塘边定下来的。大家坐在火塘边,当一些细节谈定以后,刚要签约,三爬村长说:“等等”。他转身从内屋捧出一只铁三脚,他把这只三脚架在火塘上,顺手抓起一把老班章古树茶投进铁壶,塘火正红,顷刻间,茶水沸腾。三爬村长给每一个客人斟上茶水,他指着火塘上的三脚说:“这是我们哈尼族传宗接代、继承古祖的象征,有四百年的历史,是阿培仙资代代相传的唯一遗物。今天,是我们老班章村即将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刻,所以,我请它出来为尊贵的客人烧一杯老班章古树茶,同时也为老班章村未来的富裕祈福。”

这天,老班章村和陈升号签约了。陈升号按当时勐海普洱茶区的最高价格,全部收购了老班章茶农家中所有的茶叶,花费了上千万元资金,在当时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同时老班章村也提供给陈升号一块免费使用三十年的场地,建立茶叶初制所。2008年,是普洱茶走向低谷的一年,但是陈升号还是和老班章村签订了三十年的包购包销协议,这就是被当地政府极为推崇的“公司+农户”的最佳模式。

无可否认,从2007年到2008年,在这场跌宕起伏的茶市中,是陈升号让老班章村民稳妥妥地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之后,陈升号捐资100万元,把环绕老班章村的所有土路修成了坚固的水泥大道,老班章村告别了“晴天一头灰,雨天满身泥”的尴尬局面。水泥路修好后,老班章村按哈尼族最庄重的仪式,全村人按哈尼族最高荣誉和祈福方式为董事长陈升河先生“拴线”,以表达他们对“陈升号”茶企无以言表的感激。陈升号的介入,每年都推出一系列老班章古树茶产品,由于企业资金雄厚,推广力度大,使老班章茶迅速在市场赢得了很高的地位。

如果说“陈升号”是困难时期挽救的老班章,继而又把班章茶推向全国,成为知名普洱山头的企业,那么还有一个企业,应该是最早让班章茶在普洱茶的圈子里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那就是“福今”。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4年,勐海茶厂一直处于改制阶段,1999年,勐海茶厂获绿色食品和有机(天然)食品双认证(标志的中心为一颗大白菜的图案),在此期间“福今”的何氏兄弟在勐海茶厂一共定制了200个批号的茶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班章大白菜、孔雀系列,这些批次的茶也成为班章茶的首创。而因为这批茶,班章茶独特的魅力在市场上也逐渐被认可,在普洱茶的老茶客们挑剔的口腔中不断奠定茶圈子里的江湖地位。普洱茶真正开始山头概念的是2008年、2009年,在此之前,所谓“古树纯料”的概念还并未深入人心,哪怕是早年的“大白菜”、“孔雀”系列,也很难确保一定就是老班章村的纯料古树茶,只能说是该片区的原料,至于树龄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去考究了。但是,至少是因为这批到如今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中期茶”的班章生态茶,最早让“班章”这个地名开始为人所知,更让大家看到了班章茶的未来陈化趋势,这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大茶企们的推广,老班章的知名度也从小圈子里逐渐扩散到全国范围。尤其是从2010年以后,普洱茶开始走出“冰河时代”,逐渐再度掀起了新的热潮,不管是大茶企,小茶商,普洱发烧友,哪怕是普通茶友,都以做老班章茶、喝老班章茶为荣,无论相隔千万里路,都要去到老班章村,尤其是在村口的大门前留影,才算是了却心愿。这样的背景下,自然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老班章的茶价连年翻滚,最高的时候达到上万元一公斤。尤其是2013年、2014年,央视财经频道在报道普洱茶相关信息的时候,多次以老班章为例,老班章的茶农、茶商都纷纷上了电视,权威媒体的大肆渲染,再次扩大了老班章的影响力,甚至在不熟悉普洱茶的观众心里造成了“普洱茶=老班章”的蒙太奇效果,老班章不炙手可热也难了。

如今的老班章,除了上山的路依然还是雨天泥泞不堪,困住无数车,晴天尘土漫天,染黄无数车以外。走进老班章寨子,已经看不到曾经“贫困”影子了,村子里盖满了崭新的砖房,家家户户门口都停着不止一辆的越野车。每到采茶的季节村子里更是停满了外地车牌的车子,把村子仅有的路都堵得水泄不通。而就是这样两三个月时间的春茶季,每户茶农的收益,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尤其是在茶价最火的2013、2014年,很多茶商需要在春节前就把可观的定金以现金形式送到茶农手中,才能基本保证在来年收茶的时候能收到一定量的毛料。而针对这个现金流极大的村子,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在村子里特别建立了一个营业网点,吸纳村民的现金存款,以及降低茶商带现金上山的风险,这应该是中国唯一一个“山寨银行”了吧。而在此之前,网络上还曾流传过老班章茶农晴天搬出成堆现金晒钱的照片,令网友们唏嘘不已。

那么,老班章茶在跌宕起伏的茶市中,为什么稳坐“茶王”宝座,且有那么多茶人追捧,致使茶价居高不下呢?最重要的就是老班章古树茶的品质。

老班章古茶园位于布朗山无污染的高山林区,这里土地肥沃,风和日丽,气温与湿度适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最特别的是老班章的土壤,表面层约50公分是红土壤,再往下,土壤又变成了浅白色,再过20公分又变成了深黑色,不同颜色的土壤肯定含有不同的元素,古茶树的根扎得越深,吸取的各种元素就截然不同,这恐怕也是影响茶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云南省茶科所曾经对老班章大叶种茶茶多酚含量进行过测定,其含量竟然高达4.6(一般的大叶种茶只有4.3,而小叶种茶仅有1.3)。

老班章茶入口瞬间的霸气――茶气足,苦底重,回甘好。所谓茶气足,那就是在喝老班章时,每一杯入口以后,都有强烈的刺激感,有的人在喝了三杯以后,明显地感觉到手、头、背会略略渗出微汗,严重者更感到一股热气直冲脑门,饮茶者这时会感到面部热红,双耳微烫,双手伸出,手心涨红,使手掌的纹路处在一片蒙蒙胧胧的红色之中。

老班章茶入口,有人说苦,有人说涩,但是仅有苦涩,那也不是好茶,老班章茶是苦中带甜的苦,涩味飘香的涩,饮茶之后,瞬间苦涩消失,尽留香甜,而这种香甜是长时间滋润在喉咙的香甜,茶人把留在喉间的香甜誉为“喉韵”,这种“喉韵”才是众人追捧老班章的“王气”。

老班章的春茶、夏茶和秋茶,它们的茶气、香气、回甘都随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制作,到后期不同的仓储,给茶友一种千姿百态的变化。

正是这种变化,让无数茶人像朝圣般的追捧老班章;正是这种变化,也让茶友们在品饮老班章茶后留下无边无际的遐想空间。

上一篇:物理平衡问题的解题策略 下一篇:贺开:盛名之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