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09 09:42:23

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总结了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与种子处理、选地整地、适时早播与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春花生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042-02

1 选用良种与种子处理

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由于花生增产的潜力大,因此良种的要求为双仁饱果率高、整齐度好、大小适中、结果集中、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如目前种植的当家品种为桂花21。并且选择翻秋花生作种,因翻秋花生种的活力强,表现为发芽率高,出苗快、整齐、苗壮。而春花生生活力弱,发芽率低,出苗慢,生长不整齐。

选择种仁饱满、充实完整、皮色鲜、无病害的种子作种用;剥壳前先将种子带壳晒1~2 d,以促进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的活力,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 选地整地

花生是地下结果作物,而且根瘤菌的繁殖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适当选择疏松的砂质泥土为好。青枯病是危害花生生产的一种主要病害,凡是连作的花生病危害严重,死苗多产量低,因此避免连作是花生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轮作的周期以2~3年禾本科作物轮作为好。深耕土壤,达到深、松、碎、平、净,以提高产量。

3 适时早播与合理密植

当平均气温稳定在15 ℃以上,可进行花生播种。在天气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早播,早播的花生有利于延长花生的营养生长期,积累营养,为提高产量打下基础。北海市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为宜。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地力、施肥管理水平和栽培季节而定。春花生播种27万~30万株/hm2,最好采用山东式种植,即畦宽80 cm(含沟),每畦种2行,即行距约27 cm,穴距约17 cm,每穴播种2粒。此种种植方式能提高光的利用率,改善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增产效果明显。

4 田间管理

4.1 施肥

花生一般施农家肥15 t/hm2;施尿素18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花生需钼、硼元素的补充,以根外追肥为好,钼酸铵750 g/hm2可以促进根瘤菌形成发育和根瘤菌固氮活性;喷硼砂1 800 g/hm2,以促进开花受精和下针结实。

由于高产花生需肥量较大,因此应结合春耕施大量基肥,适时追肥,促进花生高产。追肥应根据土壤类型和花生品种来定,在花生开花下针期以前适量追施化肥。为确保花生荚果的饱满度,可根外追肥,始花前4~6叶叶面喷施钼肥,促进根瘤菌形成发育和提高根瘤菌固氮能力。始花后8~10叶叶面喷施硼肥,促进开花受精和下针结实。喷施叶面肥可以保根养叶和延缓衰老,从花生结荚期开始,如出现早衰,应在叶黄叶面喷施0.1%~0.2%的尿素水溶液或过磷酸钙浸出液。

4.2 清棵

花生清棵,即使花生植株的子叶露出地面,可显著提高花生的产量。主要原因是由于清棵有利于花生第1侧枝的正常生长,对其光合作用有利,可以促进花生植株第2侧枝的生长发育及花芽分化,而花生的第1、2侧枝发育好即能够保证花生的产量。据调查,花生清棵后,第1对侧根早出现2~3 d,花期可提前2 d,且结果集中,饱果率提高12.3%,单株果重增加14.3%,一般可平均增产15.8%左右。

4.3 中耕除草

花生中耕,可以有效清除田间杂草,疏松土壤,改善土壤板结等症状,平衡土壤内部水、气、肥、热。在花生的整个生育期内,一般需要进行3~4次中耕除草,分别在齐苗至清棵之前、团棵时、果针入土前或刚入土时进行。

4.4 培土

培土可以使花生的果针及早入土,且可以为果针和荚果发育营造一个较疏松的土层,促进荚果发育,同时培土还可以形成垄沟,对排水非常有利。一般在田间刚刚封垄时或封垄前大批果针即将入土之时进行培土。如果已经有很多果针已经入土,培土只能对后期的果针入土有作用,这样只会增加秕果或幼果的量,对荚果的发育不利。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防治

在茎腐病防治上,选择优良抗病的种子,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0.5%,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 kg对水50~60 kg冷浸种子100 kg,24 h后再播种;经常轮作换茬,可以减轻茎腐病的发生,轻病地块、重病地块可分别与非寄主作物轮作、禾谷类作物轮作1~2年、3~4年。此外,应注意田间灌排水,应选择干净无污染的水源,切忌使用混有病残的土杂肥。若已发生茎腐病,则应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7 d喷1次,连喷2~3次。在根腐病的防治上,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同茎腐病的防治,当发现根腐病时,应及时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1-5]。在叶斑病的防治上,在发病初期,当田间病叶率达到10%~15%时,应开始第1次喷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抗枯宁700倍液,或0.3~0.5 °Bé石硫合剂等。以后每隔10~15 d喷药1次,连喷2~3次,每次喷药液750~1 125 kg/hm2。由于花生叶面光滑,喷药时可适当加入粘着剂,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宁对褐斑病效果较佳,代森锰锌对网斑病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多菌灵在叶斑病与锈病混发区不宜使用。

在花生锈病的防治上,除选用抗病品种外,要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做好防旱排涝工作,培育壮苗,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当田间病株率达到10%~20%时,可选用50%的胶体硫150倍液,或敌锈钠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每隔10 d左右喷1次,连喷3~4次。敌锈钠不宜连续使用,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每次喷药液900~1 125 kg/hm2。

5.2 虫害

常见的花生虫害主要有蚜虫、斜纹夜蛾、蓟马、小菜蛾。小菜蛾和斜纹夜蛾蛾类虫用宝剑1 000倍液防治即可,蚜虫、蓟马可用啶虫脒2 000倍液进行防治。

6 适时收获

花生的收获需要综合考虑天气情况、荚果发育情况、地上部生长情况等因素,确保产量达到最大。当植株的顶部不再生长,中下部叶片转黄脱落,上部叶片变黄,黄昏时叶片不再闭合,说明植株已经衰老。花生荚果可以收获的标志是多数荚果的表面网纹清晰,剥开果荚,可发现籽粒饱满、种皮泛红。当花生的荚果水分含量高于10%时,要切实注意不要让荚果发霉[6-9]。

7 参考文献

[1] 杨悦.浅谈花生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67.

[2] 孙茂明.花生茎腐病的防治[J].新农业,2003(10):37.

[3] 葛全斌.旱地花生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10(4):14.

[4] 新农.花生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10(3):40.

[5] 马超,杜新,党伟,等.花生烂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05(6):62.

[6] 庄银庆.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147.

[7] 吕翠芳.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7(4):8.

[8] 魏秀平.春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7(5):23.

[9] 朱利生,徐康焕,王燕.山东鲁南地区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8):117-118.

上一篇:常规稻新品种金农丝苗在肇庆市的种植表现及高... 下一篇:木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