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超低渗油藏注水开发的特征分析及措施研究

时间:2022-08-09 09:02:47

南泥湾超低渗油藏注水开发的特征分析及措施研究

摘 要:南泥湾油田松700井区属超低渗油藏,平均孔隙度8.11%,渗透率0.532×10-3μm2。2006年9月开始实施注水开发先导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难题。表现出来的主要生产特征为:地层能量低,递减速度快;物性差,吸水指数低;启动压力梯度高,注采井间压力传递速度慢;水淹具有方向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包括注水井短半径压裂、实施超前注水、改变面积注水为行列式注水、高压注水等。部分措施已经实施,并初步见到了效果。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改善研究区的开发现状,提高采收率,并为同类型的油田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超低渗油藏;注水开发;启动压力;超前注水

中图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1 油藏基本地质特征

松700井区油层埋藏深度一般620~680m,储层矿物成熟度低,长石平均含量46.8%,石英39.3%,岩屑10.8%,为长石砂岩。岩性比较细,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储层孔隙度变化范围为0.83%-14.5%,平均8.11%,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还有少量粒内溶孔和填隙物溶孔,以及极少量的铸模孔和微裂缝。渗透率分布区间0.01-19.1×10-3μm2,平均0.532×10-3μm2。研究区属三角洲沉积体系,目的层段属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地温梯度2.82℃/100m,属低地温梯度异常;原始地层压力3.117~3.357MPa,平均压力系数0.505,属低异常地层压力。

2 注水开发特征

2.1 地层能量低,递减速度快

松700井区油层前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从2003年1月起到2006年8月共有35口油井陆续投产,三年多的时间平均单井月产油由21.67t/月下降到14.55t/月,平均单井月产液由28.5t/月下降到17.79t/月,由于无能量补充,递减速度快。2006年9月开始投入注水开发,到2007年8月平均单井月产量回升到27.288t/月,之后又开始递减,从2008年1月开始稳定递减,到2012年6月平均单井月产量降到了8.249t/月。根据产量变化趋势分析,呈指数递减(图1),递减率0.0082/月。递减速度比较快,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果按照这样的递减规律递减,三年后平均单井月产量就会降到5.6t/月,平均单井日产量0.19t/d。

2.2 物性差,吸水指数低

统计了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三年的注水井吸水剖面资料,平均视吸水指数分别为1.55m3/(d·MPa)、1.33m3/(d·MPa)、1.29m3/(d·MPa)。吸水能力低,这主要是研究区的物性差造成的。

不仅吸水指数低,而且随着注水时间的增加,吸水能力呈降低趋势(表1)。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注采井间启动压力梯度高,井底附近压力升高,注水压差下降,吸水能力呈降低趋势;二是低孔低渗,喉道细小,容易被污染。

2.3 启动压力梯度高,注采井间压力传递速度慢

3 开发技术措施研究

3.1 注水井短半径压裂

为了增强水井注入能力,提高注水量,建议对原始水井进行压裂改造。研究区目前注采井距150-250m,而压裂裂缝半长为70-72米,为了避免油井与水井压裂裂缝串通引起严重指进,造成油井过早水淹,建议对原始水井进行短半径压裂,控制注水井压裂缝长度

3.2 实施超前注水

超前注水是在采油井投产前注水就开始注水。其机理主要是:①降低启动压力的影响,建立有效驱替系统;②减小因地层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加造成的孔隙度、渗透率损害;③有效防止原油性质的改变;④降低油井的初始含水率;⑤提高了驱油效率。

松700井区注水示范区于2006年9月开始注水,而部分油井投产时间是2007年7月或8月,比注水晚一年时间左右,这一部分井投产后单井日产量比其他井高很多,初期平均单井日产量1.90t/d,最高2.82t/d。2003年投产的一批井初期日产量0.30~1.50t/d,平均0.72 t/d,平均日产液0.95t/d。表中的井是注水一年后投产的井,周围地层能量高,初期产量是其他井产量的2.4倍。由此可见同步注水和超前注水对松700井区是有效的。

结语

超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主要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生产特征:地层能量低,递减速度快;物性差,吸水指数低;启动压力梯度高,注采井间压力传递速度慢;水淹具有方向性。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建议:调整井网,转换成沿裂缝方向的行列注采井网;注水井短半径压裂技术,提高吸水能力和驱替面积;实施超前注水,提高地层能量,避免应力敏感;高压注水,提高油层吸水能力。部分措施已在生产中应用,初步见到了效果。

超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仍然是一项需要攻关的难题,需要通过开展室内和矿场试验,不断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涛,陈亮,王英.低渗透油田注水系统问题探讨[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1,28(03):19-21.

[2]张士诚,刘永喜.注水井压裂调剖设计方法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24(02):54-57.

上一篇:对边远小断块稠油的采油工艺研究 下一篇:有效调整加油站油品销售经营结构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