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管闲事”的“兵记者”

时间:2022-08-09 08:45:52

“爱管闲事”的“兵记者”

南京政治学院向来就有“军中北大”之称,原本这已经足以使新闻学子们倍感骄傲和自豪了,但该系又是全国军校中唯一的新闻系,可谓“仅此一家,绝无分店”,加之邵华泽题写的“军事记者摇篮”6个大字,学员们简直有了“唯我独尊”的霸气。或许正是由于这种优越感,使得该系逐渐成为了军兵种最齐全、人数最多、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系。

七月中旬,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南京政治学院240余名本科学员却开启了他们为期20天的军事体能技能强化训练之旅,在炽热的三伏天里磨练军人意志。军事强化训练并不罕见,但自从有了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之后,训练便如同“换了人间”,它不再普通、不再枯燥、不再乏味,若问这是何方“神圣”,她便是享誉全军、特色鲜明的军事新闻传播系。

关键词:“枪”在手,跟我走

拍照片、做视频、排报纸是该系学员的一大特长,与军人的血性联系在一起貌似显得有点“文绉绉”。但如若真要论起对训练的作用来,恐怕用“立竿见影”四个字来概括也并不为过。训练号角一经吹响,总会看见各种“长枪短炮”在训练场上来回奔波,尤其是夜训的时候,耀眼的镁光灯大有划破黑夜之势。不错,那便是新闻系学员用镜头定格精彩瞬间的场景。

“有些同志训练不认真,但只要镜头一到跟前,即使不按快门,嬉皮笑脸也会立马消失!”拍照究竟有啥效果?小记者廖丹阳的一句调侃或也道出了一层意思。但这种“吓唬”毕竟只是暂时的,正鉴于此,新闻系九队专门组织“记者”们把训练期间所捕捉到的影像进行汇总。就这样,一块块精美展板、一段段精彩视频、一张张精细的《砺剑快报》应运而生。

“哪些同志训练扎实、哪些同志偷工减料,透过这些窗口一目了然。”该队队长黄康健谈到学员们的“杰作”时喜上眉梢,“有了这一‘监督利器’,还怕没有训练效果?”果然不出黄队长所料,学员们的训练热情正是在这种“曝光”条件下得以发生了质的飞跃。

关键词:无兄弟,不篮球

纵然学员们训练士气高涨,但7月的金陵毕竟是铄石流金,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成天搞训练不免显得枯燥而乏味。尤其是训练时间快过一半时,学员们普遍反映训练强度太大,身体吃不消,某些学员甚至一提及训练就立马“色变”,到了训练场更是无精打采,一副“未老先衰”的模样让人见了感觉甚是无奈。

训练没有精气神,如何出得了战斗力?这个答案就是要在空闲时间适当穿插各种文体活动。收到学员们的提议后,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等各种球类运动便立马成了“训练内容”。为了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作用,该队还特地组织了学员学习篮球裁判规则,学员不仅要当运动员,还要当裁判员。

场下娱乐人人如兄弟,场上训练个个似猛虎。“文体活动不仅有效缓解了学员们的训练压力,提高了学员们的训练热情和积极性,更增强了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学员队整体建设可以说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谈及文体活动的效果时,该队队长张迅如是说。

关键词:有作风,方自由

新闻系作为全院第一大系,活跃是出了名的。与其他各系相比,由于专业实践的需要,整体氛围无疑宽松了许多。“但宽松并不等于放纵,”该系主任濮端华告诉笔者,“军事记者虽说是记者,但更是军人,是军人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作风养成。”

离开院本部来到军训基地,就好比从城市到了山村,面对一片深山老林,面对手机无服务的窘境,活跃的新闻学子们“跳”不起来了。新闻人接触不了外界信息如同孩子断了奶源,义愤填膺而又无可奈何。为此,该队特地进行了训练动员,出台了“不打光背、不穿拖鞋、不准躺床”等硬性规定。为了营造浓厚的练兵氛围,该队还专门组织了大二、大三两个年级学员写决心书、挑战书、应战书。一天上午战术训练刚刚结束,笔者便来到了该系学员宿舍,只觉一股汗味扑鼻而来,一排被汗水浸透了的迷彩服挂满了整个阳台。新闻系学员正由于长期秉持这样一条原则对待训练,所以不到两天就接连受到众多授课教员的表扬。

上一篇:如何作好建筑工程决算审核工作 下一篇:变频调速系统与高效电机的节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