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冻对寿阳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8-09 08:20:36

霜冻对寿阳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摘 要:以粮食作物玉米、谷子为例,从1993~2002年10a的气象资料入手,对比分析了霜冻对寿阳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作物所造成的危害,并提出防治霜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霜冻;百粒重;千粒重;防御体系

中图分类号:S166 文献标识码:A

寿阳地处晋中盆地东北边缘的一个黄土丘陵山地,属高寒地区,海拔高度为1.3km,地形复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干旱而漫长,夏季短暂而凉爽。

寿阳历史上就是农业产粮大县。1996年被国家确立为全国10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寿阳农业还处于粗放型农业生产阶段,基于靠天吃饭,因此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给寿阳农业造成灾害的气候因素有:干旱、冰雹、暴雨和霜冻。

霜冻是影响寿阳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由于寿阳地处高寒山区,十年九冻,霜冻几乎年年发生,对粮食作物危害很大。玉米、谷子是寿阳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是喜温喜光,需水量较大的高秆作物,因其产量大、用途广,每年在寿阳的种植面积都在2.668亿m2以上。谷子是喜温、耐旱的短日照作物,只要在拔节、抽穗、分化、灌浆阶段有充足的水量供应,就可满足其生长需要,因其抗逆性强,营养性高,每年在寿阳的种植面积也在6666.7hm2左右。下面就以玉米、谷子为例,具体分析霜冻的危害。

从1993~2002年10a中玉米生育期内遭受的霜冻年份看,除1998年外,10a中就有9a遭受霜冻,遭受春霜冻(终霜)的有8个年头,秋霜冻(初霜)的有3个年头,春、秋霜冻都遭受的为1995年、1997年,可见十年九冻不是虚谈。霜冻造成玉米减产最大幅度的为1993年,减产29%,最小的为1999年减产7%(2001年在遭受霜冻的基础上,还遭受了旱灾)。霜冻使未成熟的玉米植株叶片、茎杆呈现水浸状,出现茎叶凋萎、变褐、变黑,上部、一半、到基部干枯,包叶颜色失去绿色并变干,有的作物整株被冻死,受到霜冻的玉米籽粒变扁,失去弹性,百粒重下降,产量降低。

寿阳种植的谷子平均播种日期为5月20日,因此10a中只有1997年6月11日,遭受了春霜冻,而在1993年、1995年和1997年中都同玉米一样遭受了秋霜冻,减产最严重的为1997年,减产幅度为51%;减产最轻的为1995年,减产幅度为19%,无论是玉米还是谷子,秋霜冻造成的危害更甚。秋霜冻前一般又有西北偏西大风,使大面积的谷穗互相磨擦,致使谷穗跌落。风停后霜冻使未成熟的作物冻死,谷子籽粒空秕率增大,千粒重下降,导致很大程度地减产。

从1993、1994年来看,玉米、谷子在生育期内,主要气候因素≥10℃积温、光照、降水量基本相近,且都能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1994年遭受春霜冻的玉米比1993年遭受秋霜冻的玉米增产幅度达46%,1994年的谷子比1993年遭受秋霜冻的谷子增产幅度达38%。反之,1993年遭受到秋霜冻的玉米和谷子分别比1994年减产了46%和38%。可见霜冻,尤其是秋霜冻给作物造成的危害是多么严重,减产幅度是正常年份的40%~50%。

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主要受降温幅度、低温持续时间及霜冻的来临与解冻是否突然等因素决定,一般降温幅度愈大霜冻持续时间愈长,骤然降温或解除对作物危害更严重,在缓慢的降温和升温解冻情况下,作物在生理上有可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受害较轻。

寿阳因海拔高、气候冷,农业生产受霜冻的危害很大,因此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完善农业防御体系,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防治霜冻的措施:气象部门要加强中、长期天气预报及灾害性天气预报,及时霜冻预警,为防御霜冻争取时间;选用抗逆性、抗寒性强、无霜期较短的品种;要鼓励指导农民朋友适时播种,使用种子包衣剂,增强种子抗旱防腐性,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增加地温,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寒能力;加强田间管理,注重培土和增施有机肥,特别是厩肥与绿肥压青,提高作物土壤温度,保护作物抵御霜害;霜冻来临前,采用熏烟、灌溉办法,改善小气候,提高土壤温度,增强作物抗霜能力;霜冻来临前,喷施抗蒸腾剂,提高作物体内的营养水平,增强作物御寒能力。

作者简介:李武元(1969-),男,汉族,山西寿阳人,任职于山西省寿阳县气象局,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气象。

上一篇:论如何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下一篇:闹德海水库加固工程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