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本草》惠乡贤

时间:2022-08-09 08:17:06

云南杨林城隍庙中,有一块由40多朵牡丹花镶嵌其间的硕大花石。传说嵩明县杨林镇人洞天风月子,醉酒后常躺在这块花石上睡眠。一次,他醉卧在这块花石上做梦,梦见仙人指点他酿酒工艺。醒后,他按照梦中仙人指点的酿酒方法,自拟“药酒仙方”,竟酿出一种醇香且能补益健身的美酒,即杨林肥酒的源头。

到了清代光绪年间,精通药学的戴砚农在洞天风月子的药酒仙方及水酒十八方的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又加入党参、桂圆、大枣、陈皮、丁香等十多味中药材,并提供给了陈鼎。陈鼎又从小茴香、豌豆尖、竹叶等绿色植物中蒸溜提取出绿素,再配加蜂蜜、蔗糖,经过十多道工艺炮制,终于在光绪六年(1880年),配制出酒色翠绿如玉、药味清淡似无、香甜可口、味美醇厚的“杨林肥酒”。而杨林肥酒制作工艺的鼻祖,就是梦中得到仙酒方的洞天风月子,即《滇南本草》的作者——兰茂。

兰茂(1397-1476),字廷秀,号洞天风月子,又号和光道人、止庵、玄壶子等,云南嵩明县杨林镇人,祖籍河南洛阳,为明代最负盛名的音韵学家、药物学家、诗人、教育家和理学宗匠。兰茂生性聪颖,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博通经史,留心医学,酷好本草,潜心研究本草30余年;广涉前代医书,尤其是对云南当地的各类天然药材精细研究,注意收集和记载当地少数民族使用的药物以及治疗疾病的经验;于明代正统元年(1436年)完成了我国最早的地方性本草专著——《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早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2年,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兰茂为了撰写这部著作,曾“遍访滇池流域及滇南各地”,访医采药,还远行至会泽县金钟山采药行医,为百姓治病。

《滇南本草》记载了大量云南地道药材,如:“滇连,一名云连,功效胜川黄连百倍。”“云连”因此得名。这些记载对考证云南本地药材属性提供了依据。在《滇南本草》中,还有关于云南人用烟草治病的记载:“野烟,又名烟草,性温,味辛麻,有大毒。治疗毒疔疮、一切热毒疮;或吃牛马驴骡死肉,中此恶毒,唯用此物可救。”这种“野烟”,也许就是云南的原生烟,这些记载对研究云南烟草业发展的历史渊源提供了资料。

《滇南本草》成书至今已近600年,被历代滇中人奉为至宝。其在药物学、地名研究、酒文化及历史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颇高的应用价值,被称为“药物学中的《红楼梦》”。民间称兰茂为“布衣科学家”。当代名家楚图南一生崇敬兰茂,1982年他为新修的兰公祠题写了楹联:“神农后裔,滇南乡贤。”

《医门揽要》是兰茂的又一部医药专著,分上下卷。上卷专论脉法,浅显明透;下卷专论方症与治疗方法,是兰茂根据其数十年的行医实践,归纳出的临床经验的结晶。他主张治疗疾病要从实际出发,要全面而慎重,要重视扶正培本、防微杜渐,提出凭脉辨证、调补中焦等独到的诊疗方法,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成为常见病证的中医诊治纲要和宝典。对此书,前人曾作过高度评价:“其间辨药性之周详,明脉理之精微,审见证之确切,附汤方之合宜,种种悉备,有益济世,莫可名言。”

兰茂对阴阳、地理、丹青、文学等无一不精,著述浩巨。据明代正德年间编纂的《云南通志》载,兰茂的著述多达18种,如《玄壶集》、《止庵咏稿》、《山堂杂稿》、《碧山樵唱》、《桑榆乐趣》、《樵唱余音》、《甲申晚稿》、《梅花百韵》、《秋香百咏》等文集,今只存《玄壶集》一卷,其他均已散佚无存。兰茂还著有传奇剧本《性天风月通玄记》,是一部文词旖丽、格调清新的戏剧作品。

兰茂经常深入夷地采药问医,还曾住在夷人家中养伤,因而寻访到500行的《唐僧取经》古夷(彝)文本。兰茂对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未写之事进行文学想象,著成小说——《续西游记》,描写唐僧师徒取得真经回归途中,遇到了种种磨难的故事。兰茂在书中精解生病之因,指明了如果不博爱众生而热衷名利,就会扰乱人的心性,使疾病乘虚而入;如果懂得养性修心,疾病就无孔可入。并且忠告人们:生病要用药治,防病却要从修心做起。这样的心理疗法观点,至今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皮的药用(十九) 下一篇:“女药男用”与“男药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