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

时间:2022-08-09 07:09:46

论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

摘要:本文通过对全世界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叙述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规律,结合作者所参建项目实际,阐述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的做法与作者参加项目实施情况及效果,证明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有效制度和方法。

关键词:三阶段;风险分析;预防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world safe production situation analysis, narrative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rule, and authors have cooperated-builing project rea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ree stages of risk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practices and the author to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prove three phase risk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i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an effective system and method.

Keywords: three stage; Risk analysis;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目前全世界每年因安全生产死亡人数多大200余万人,平均每7秒死1人,每分钟死8人,每小时死500多人,每天死6000多人,相当于每天都发生一次像美国“9•11”恐怖事件那样的灾难(不包括安全生产以外的各类事故死亡人数)。

1安全事故发展的规律性

安全生产事故是意外事故,是一种随机现象。对于个别案例的考察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对于大多数事故则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1936年,美国学者海因希里曾经调查研究了75000件工伤事故,发现其中的98%是可以预防的。在这些可以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的事故占89.8%,而以设备和物质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只占10.2%。

2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预防

生产安全事故属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破坏性、社会性等特征。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置,从时间段上可以分为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四个阶段。事前阶段,要做好预防工作,重点是预案、预控、预警;事发和事中两个阶段,由于事故的不同,可能有明显的节点,也可能是两个阶段难以划分。这个阶段重点是信息报告、抢险救援。事后阶段,重点是调查评估、恢复生产。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这既是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生产安全事故血的教训。强化事前预防,完善事故防范机制,把预防事故发生的各项工作做到前面,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

安徽省近来年推行的“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应,很好的为施工安全提供了管理指南,真正起到了预防作用,真正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作者目前亲身经历的施工项目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就是个例子,在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的指导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处于可持续可控状态,未发生一起伤亡事故,甚至是轻伤事故。

“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即第一阶段预案阶段,是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生产管理,其重点是对即将实施的工程进行总体的安全分析和专项分析,编写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每个项目开工前,各参建单位必须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对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组织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预案即预备方案,是指根据预测,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从某种性质来讲,它属于工作计划的一类,但具有“方案”的专一性、专业性、周密性、时限性、集中性等要求。一般预案的编写通常结构与写法由标题、前言、主题、结尾、附件五部分组成,结合马鞍山项目工程实际,项目部按照预案编写程序编制了总体预案及防洪、防汛、防雷击、防坍塌、防食物中毒、防血吸、防交通事故、防火等八个专项预案,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演练,应急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项目部组织进行防洪演练,演练后针对演练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吸取大量的演练经验,在2010年6月份长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来临,项目部及时启动了预案,顺利安全的渡过洪水期,杜绝了人员伤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财产损失。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水上施工、桩基施工、墩柱施工、临时用电等工程,项目部一一制定了安全专项方案,为施工生产提供了安全技术支持,奠定了安全目标实现的基础。

第二阶段预控阶段,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每个月,由建设单位安全负责人主持,监理、施工单位安全负责人参加,召开月施工危险源辨识防控会,对下个月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补充与完善,突出了下一个月内的防控重点。这就要求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和施工经验,针对项目月度施工生产计划,进行风险分析与辨识,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也同时让安全管理人员对下月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危险源辨识会是交通部在马鞍山大桥的试点,实践证明效果显著,施工单位通过每月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由驻地监理、总监办安全专监进行审批进一步完善补充,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风险分析结果与预防措施,通过每月安全例会对操作队伍负责人、专兼职安全员及带班长进行交底,便于他们在下阶段施工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阶段预警阶段,就是在施工现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交底。每天,施工单位根据当天施工内容、作业环境及当日天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单元预警牌及时现场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现场防控措施,利用一线工人业余学校、班前会指导一线作业人员合理、有效的防范安全事故。项目部针对施工内容进行了施工单元预警区域划分,划分了主桥4#边塔、3#中塔、2#边塔、拌合站、钢筋加工厂、钢结构加工厂等预警单元,在作业人员必经点设置了单元预警牌,由专职安全员结合施工内容、天气、施工环境及预控阶段分析成果进行危险因素及预控措施,组织作业人员每日在预警牌前进行班前讲话,让作业人员掌握当日施工风险及预防措施,强化安全作业思想,进而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作业人员进行“三违”作业现象。项目部还成立了一线工人业余学校,对工人进行岗前教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专题教育,通过安全专家或安全员授课、安全专题片放映等形式,对工人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季节性安全施工要点等教育宣传,进一步强化工人安全意识,推动项目安全工作得到有效的提升作用。

4结语

马鞍山长江大桥自2009年开工至今,实现安全生产700多天,全线各标段安全管理工作内外有序,赢得多方褒奖,这一成绩与推行“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有效制度和方法。既强化了预防意识,又强调了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关键在制度,落实在基层。每个阶段的分析和预防,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实施时间上是长与短的结合,在预防措施上是粗与细的结合;在操作人员上是上与下的结合,体现了安全生产管理全员化、全过程化。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下一篇:浅议公路工程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