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时间:2022-08-09 06:35:19

探讨如何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思路,并提出一些建议与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思路;改善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dea of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s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deas; improvements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0引言

劳动保护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事业。因此,在建筑施工中,我们必须强化安全管理,狠抓安全措施的落实,进而为企业效益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建筑施工安全概况

从建筑施工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五多”:一是高处作业多。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划分,建筑施工中有90%以上是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导致了高风险。二是露天作业多。建筑物的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作量的7O%,受不同气候以及和种天气的影响比较大,极易发生一些突发性的安全事故。二是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建筑业大多数工种至今仍是手工操作,容易产生疲劳和误操作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立体交叉作业多。建筑产品结构复杂,工期较紧,必须多单位、多工种相互配合,立体交叉旋工,如果管理不好、衔接不当,防护不严,就有可能造成相互伤害。五是临时人员尤其是农民工多。目前在工地一线作业的工人中,农民工占到6O%以上,农民工大多缺乏规范的安全教育,重体力轻技能,是事故高发人群。因此,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思路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应该结合本工程所处位置和结构特点,从财产和人员两方面制定全面的安全目标。主要包括:

2.1 从建筑或安装工程整体考虑。土建工程首先考虑施工期内对周围道路、行人及邻近居民、设施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全封闭防护或部分封闭防护);平面布置应考虑施工区与生活区分隔,施工排水、安全通道以及高处作业对下部和地面人员的影响;临时用电线路的整体布置、架设方法;安装工程中的设备、构配件吊运,起重设备的选择和确定,起重半径以外安全防护范围等。复杂的吊装工程还应考虑视角、信号、步骤等细节。

2.2 30 m以上脚手架或设置的挑架,大型砼模板工程,还应进行架体和模板承重强度、荷载计算,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这也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

2.3 满足安全平网、立网的架设要求,以及架设层次段落,如一般民用建筑工程的首层、固定层、操作层安全网的安装要求。事故的发生往往出在随层,所以做好严密的安全防护至关重要。

2.4 龙门、井架等垂直运输设备的拉结、固定方法及防护措施,其安全与否,严重影响工期甚至造成群伤事故。

2.5 施工过程中的“四口”防护措施,即楼梯口,电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应有防护措施。如楼梯、通道口应设置1。2 m高的防护栏杆并加装安全立网;预留孔洞应加盖;大面积孔洞,如吊装孔、设备安装孔、天井孔等应加周边栏杆并安装立网。

2.6 “临边”防护措施,施工中未安装栏杆的阳台(走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或平台)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外侧边等均属于临边危险地域,应采取防止人员和物料下落的措施。

2.7 用电。施工过程中与外电线路发生人员触电事故屡见不鲜。当外电线路与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的边线之间达到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时,必须采取屏障、保护网等措施。如果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时,还应设置绝缘屏障,并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根据施工总平面的布置和现场临时用电需要量,制定相应的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如果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 kW及50 kW 以上时,应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3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改善措施

3.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1.1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1.2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

3.1.3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

3.1.4 经常进行预防性试验,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性能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3.1.5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

3.1.6 及时发放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3.2 安全文明管理改善措施。

3.2.1 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作业)体系。

创建文明工地、推行文明施工和文明作业,不仅是管理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也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安全与文明密不可分,共处于一体,组成了安全文明的共同体;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与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也密不可分,组成了安全文明施工的共同体。

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的任务是缔造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状态和规范施工生产作业的安全文明行为。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状态包括创造安全文明施工场所和采用安全文明施工的工艺和技术两个大的方面,而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行为即进行安全文明作业和操作。

3.3 安全监督管理改善措施。

3.3.1 预防职能。“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它也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对生产过程做到实时监控,提前排除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找出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利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做到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伤害和损失降至最小程度。

3.3.2 补救职能。补救是要彻底消除已出现的安全事故对产品生产和使用的不安全因素,它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督促企业(项目)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另一方面用技术上有效、经济上可行的措施消灭隐患,排除产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和弥补因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

3.3.3评价职能。建筑生产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企业(项目)安全管理提供标准方法和应达到的要求,使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达到实现本质安全化的目的。安全生产评价是综合评价一个企业(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组织措施的完善性以及管理者和操作者安全素质高低等。

3.3.4教育职能。施工安全检查是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企业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安全生产的情况、劳动条件、事故隐患等所进行的检查。通过施工安全生产检查,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全民的质量意识,推广正面的经验和吸取反面的教训。

3.3.5信息职能。建筑施工安全信息是政府和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一项十分宝贵的资源,一旦失灵,会引起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混乱。研究生产系统中的安全信息,及时向政府和企业的决策部门提供,加强控制与反馈,实行动态管理,以提高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才能真正做好建筑施工的安全工作。我国建筑业落后的安全管理必然会影响整个建筑业的形象和竞争能力。希望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管理能有所进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刘化.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李建国.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基本状况及今后深化改革重点.建筑安全,2009,(12).

上一篇:浅谈当代清水混凝土的应用分析与前景 下一篇:探讨建筑墙体渗漏的成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