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探究

时间:2022-08-09 04:45:12

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探究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学生公寓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学生公寓已由简单的居住场所发展成为集生活起居、学习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内涵丰富的新型的学生生活场所。本文拟从实行公寓社区化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以增强学生公寓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学生公寓;社区;管理;服务;育人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系统教育、目标教育等现代教育观念的日益深入,对学生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迅速推进,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大学生公寓不仅是同学们生活、休息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同学们自我设计、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彰显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为此,对学生公寓实行社区化管理,进一步拓展学生公寓的功能,既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更是同学们成长成才的需要。

一、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校学生在学分制条件下,原有的学生按年级、班级、按专业集中住宿的传统将会因学分制的实施带来冲击,寝室成员更换频率加大,有的学校为贯彻文理渗透的教育原则,将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宿舍,实行完全学分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入学就读是一个“注册群体”,上课则是一个“流动群体”,只有在社区生活才是一个“固定群体”。在这种大环境下,对入住学生公寓的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问题就成了一个新的课题。原来同一年级同一院系的学生集中居住,由一个辅导员进行管理,辅导员对本年级学生情况熟悉,方便管理。在学分制条件下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学生可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修完学分毕业,辅导员不再只管某一固定年级,同住一栋楼的同学也不在一起上课,不在一起搞班团活动。导致了他们之间接触过少,生活单调,友谊难以建立起来。而以社区为单位,以公寓楼为单位的社区化管理已成为一种受大学生欢迎的时尚。把学生公寓构建成一个安全、文明、整洁、温馨、富有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所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二、构建公寓社区管理模式是提高综合育人水平的要求

公寓实行社区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生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建设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搭建平台。

首先要成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成立学生公寓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学生社区领导小组。该机构要及时协调学校教务处、保卫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宣传部、网络中心等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管理、服务、育人之间的关系,明确各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可以由高等学校后勤服务部门或其他部门(单位)管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行为管理,主要由学校团委、学工部负责;各相关单位和人员之间,要建立有效的契约关系,严格按契约规定办事,以保障入住学生的日常生活,保证各项生活设施的正常使用,维护公寓正常的生活秩序。

(一)设专职辅导员入驻学生社区

学校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根据各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派一定比例的优秀专职辅导员进驻社区。入驻社区的专职辅导员要直接隶属于学生处,不归属各学院,要以楼为单位,打破学院和年级的界线。学校要对入驻社区的专职辅导员首先进行集中培训,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出具体要求。其次,学生社区每栋楼都要设立辅导员工作室,入驻的专职辅导员负责该社区所属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并且深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同时,学校要制定《社区辅导员工作条例》、《社区辅导员工作职责》等规章,确保辅导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立学生社区学生自管委员会

推进学生自律组织进社区,旨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管理为主动参与教育管理,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自觉接受教育。在每个学生寝室设寝室长,每层楼设层长,每栋楼设楼长,各区设区长,区长、楼长、层长一般由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担任,要求他们要及时向学校和社区管理部门反映学生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协助社区管理人员开展宿舍卫生检查、纪律检查、公寓文化建设、宣传教育等工作,让学生参加到公寓的管理中来,加强锻炼,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从而使大学生自身成为文明公寓和公寓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三)建立学生社区党团组织

推进党团组织进社区,要注重扩大党团组织的辐射面、渗透力、影响力,强化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凝聚作用。学校要结合工作实际,将学生党团工作的着力点向学生社区延伸,可以一栋或几栋公寓为依托,建立学生临时党团支部,由入驻社区辅导员兼任学生党支部、团总支书记(副书记),从组织上保证学生党团组织工作顺利开展。

(四)建立学生社区警务

保卫处要在各区选派素质高、业务强、会教育、懂管理的优秀保卫工作人员入驻各区的学生社区,成立学生社区警务。社区警务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将与每栋公寓挂钩,在严查宿舍“危、禁”电器使用的同时举办安全系列讲座,在社区内普及消防设备的使用常识和管理规定,普及火灾求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进行防盗防骗技巧的传授,增加同学们的危机处理能力,增强自我防范的意识。

三、拓宽公寓社区学生管理与教育的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保障

(一)加强公寓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时期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转变,公寓文化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广泛开展学生社区的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社区文化活动涉及的面要宽,覆盖学习型、运动型、娱乐型、生活型等方面。富有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举办社区文化节、赛、手工作品赛、门庭设计赛、寝室才艺赛、雅室设计赛、服装秀、辩论赛、知识抢答赛、书画展、智力竞赛、小型体育项目友谊赛、文明宿舍评比、歌舞联欢晚会、大学生风采展示、网页设计大赛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社区文化的感染力,拉近与学生感情上的距离、促进社区高效管理。

(二)规范学生的管理,提高社区的育人功能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将学生综合测评引入到公寓的管理中去,采取由辅导员、学生自管会、公寓管理员三结合的打分办法,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将学生在社区内的行为表现、寝室卫生、个人卫生等考评情况存入微机,根据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按周考核、按月汇总、按期公布、按年考评,并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的量化管理,将它作为评优、评定奖学金、入党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还将它纳入德育考评体系中,作为思想品德“行为”学分予以考核,该学分要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不论哪年未拿到该学分,最后都不能获得毕业文凭。

此外,要善于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演讲会、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发扬舆论宣传作用,还可在公寓内开设心理咨询室、医疗室、治安室、广播室、阅览室、自习室,为学生在公寓学习和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学生社区后勤员工队伍的建设

学生社区后勤员工的素质普遍不够高,能力不够强,针对这一问题要因时因地制宜,重点从三方面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一是注重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建设。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学校稳定的大局出发,大力加强社区后勤员工队伍的思想建设,制定学生社区后勤员工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使全体员工树立“学生工作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有益”的意识,强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工作态度。二是注重员工的作风建设。树立“严格管理、热情服务、求真务实、做学生贴心人”的工作作风,严格按规范服务标准和各岗位操作流程进行工作,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之所需。三是加强在职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四是要不断创新员工的选聘办法,采用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方式,选聘优秀员工,真正优化员工队伍。

总之,公寓社区化管理是新型公寓的管理体系,是高校学生公寓发展的方向。在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教育中,我们仍要突出“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管理理念,按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原则,逐步实现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义荣.大学生公寓管理方式多样性的透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32-35.

[2]陈旭东.大学生公寓建设现状及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J].高校后勤研究,2005,(3)25-28.

[3]朱艳芙.关于高校公寓科学化管理的几点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8)62-64.

上一篇: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影响因子及其关系研究 下一篇:藏族大学生自信心与应付方式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