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教学中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8-09 04:08:15

浅谈钢琴教学中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策略

摘要:内心听觉是指演奏者不依赖乐器和人声想象出音乐音响的能力。演奏者内心听觉水平的提高是演奏水平提高的前提。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内心听觉能力,提高钢琴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钢琴教学;内心听觉;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090-01

钢琴演奏是一个行为与意识协调、情感与音响相融的复杂过程。但很多人因为步入了“学习钢琴即是学习弹奏技巧”的误区,忽视了对乐曲情感的分析与展示,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如何能够弹奏的更快、更有技巧上面,弹奏出来的音乐效果平淡而缺乏感染力。因此,内心听觉能力作为能够提高演奏者音乐情感把握程度的一项重要技能,在钢琴教学中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内心听觉的内涵及意义

内心听觉是指演奏者不依赖乐器和人声想象出音乐音响的能力,具体来说,内心听觉就是音乐演奏(唱)过程中,声音在人类的大脑皮层留下的情感刺激印象,并与音符形成对应的关系,而在耳朵没有听到演奏(唱)声音时,大脑内心积极调动原有的情感刺激印象,从而达到无声中能感觉到有声的效果。内心听觉作为音乐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人的音乐表演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演奏者内心听觉水平的高低同其演奏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内心听觉水平的提高也是演奏水平提高的前提和关键。

二、提高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相关因素

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其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以下几方面因素相关:

(一)音乐材料的积累

内心听觉形成的前提是人在听到音乐演奏(唱)的声音后,在大脑皮层形成初步的情感刺激。而如果这一刺激是暂时性、间歇性的,这一刺激就很难形成印象,就更不可能与音符形成相对应的关系。因此,一定量的音乐材料的积累是形成内心听觉能力的基础。

(二)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钢琴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受到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视野的限制,对于钢琴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是感性而肤浅的,他们的内心听觉能力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影响。教师应当在这一阶段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提供有效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能力得到深化,进而提高他们的内心听觉能力。但必须要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学生才是钢琴学习的主体,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扼杀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三、培养学生内心听觉的具体策略

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教师应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根据学生当时的情绪或所处的状态进行选择欣赏的音乐,进而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和表演音乐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曲调的起伏、节奏的律动、和声的进行、色彩的变化、情感的表现所带来的音乐感受力,理解和掌握相应的音乐表现手段。这种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所理解的音乐,是生动的、具体可感的,有利于他们记忆和掌握,从而提高音乐能力。

(二)加强学生音乐再现能力的训练

要引导学生学会表现音乐。在可能的情况下,启发他们用简单的形体动作或者唱的形式来表现音乐旋律起伏的线条、节奏律动等,即使一时唱不准也没关系,只需引导他们通过听觉去寻找。教师可给出简单的一组音型,由学生大声拍打出此音型,接着轻声拍打,然后停止一切动作和声音,进行想象,接着试拍打所想象的声音,最后完全再现开始的动作和声音。

(三)音乐表演后重视反思

要引导学生在再现和表演音乐之后学会反思。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既依赖于聆听,又需要记忆和想象;既需要学生演奏音乐、感受音乐,又需要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在反思中稳定之前的音乐学习成果,最终为内心听觉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反思的方法和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学生可以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将真实的声音同通过内心听觉所听到的声音进行对比总结,也可以尝试进行简单的作品创作,以达到不断提升的目的。

坚持对学生内心听觉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音乐感觉以及内心听觉能力就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结语

培养钢琴演奏者的内心听觉能力,可以加强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其音乐表现力。教师应当始终把这一点放在钢琴教学的首位,加大对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训练力度,为培养钢琴音乐人才做出贡献。

上一篇:俄汉外来词对比简析 下一篇:试论体育舞蹈的美与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