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虹口区篮球运动发展和后备力量的培养

时间:2022-08-09 03:40:13

关于上海虹口区篮球运动发展和后备力量的培养

一、目前虹口区篮球后备力量状况

目前,我区篮球后备力量的数量少,质量不高,训练水平低,训练质量差,不系统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我区少年儿童数量减少。

90年代初期,我区从幼儿园升小学人数八千多,少体校教练在选材中范围较广,加上篮球普及的学校也多,这样更让体校教练有选择优秀苗子的范围。但是90年代末期,我区从幼儿园升小学的人数仅有一千多,整整差了七至八倍,这样篮球这个大项让我们到哪儿去寻找更多的优秀苗子。

2.基层学校搞篮球的数量减少。

随着学生的数量减少,各项目都要选材,都要培养优秀苗子,且小项目在比赛中容易拿奖牌,篮球是个大项目人数多,培养时间长,且不容易出成绩,因此许多学校都不愿意搞,这样少体校从基层学校再选苗子时范围就太小了。

3.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科学化训练不够。

目前,体育系统的教练员有90%以上的都是运动员出身,文化素质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再加上其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下降,又对篮球运动基本规律、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不重视科学训练,不重视学习训练理论,导致训练方法、手段缺乏创新,运动负荷的安排不够科学,训练质量得不到保证。而教育系统的篮球教练员由于实战经验少,同样影响着训练质量,影响着篮球水平的提高。

4.场地设施缺乏,篮球人口萎缩。

虹口是上海市的市中心,又是黄金地段,不可能在市中心造很多学校、篮球馆和篮球场地。许多单位,学校的篮球场不对外开放,可供群众使用的很少,很多篮球爱好者和青少年学生苦于没有活动场地。

5.比赛少,队员得不到锻炼。

虹口区只有几所篮球传统学校,在区里就很难有竞争对手,所以队员进行比赛锻炼机会少,不能通过比赛来检查训练效果和提高强度,训练水平难以提高。以至于队员进行比赛时,“技术粗糙,失误频频,犯规不断”等许多问题就暴露无疑。可见,比赛对锻炼队伍,提高水平,积累经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发展对策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后备力量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新的培养体系是由过去单一的体校培养体制变为由体校和社会共同培养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制。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完善和强化体育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走学训结合道路。一方面建立起以我市篮球协会篮球学校、体育运动学校为龙头,业余体校为重点,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的一条龙训练体制,培养篮球运动骨干和较高水平的篮球后备人才。另一方面发挥地方优势,在具有健全的文化教育,运动训练,学生管理制度,有完备的教学、训练、生活等设施,领导重视,条件成熟的地方,办一批篮球学校或运动班,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后备人才。二是配合教育系统建立以大学为龙头,中学为重点,小学为基础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鼓励社会兴办篮球学校或俱乐部,拓宽培养篮球人才的渠道。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篮球学校、俱乐部、培训班。

2.加强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提高训练的质量。

训练是比赛的基础,是提高篮球水平取得好成绩的重要过程和必要保证。“水滴石穿”,只有坚持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才能提高篮球技术水平,球队才能取得佳绩。对青少年的训练要以基本技战术、基本功为主,坚持训练的系统化,重视对身材高大的队员的速度、灵敏性、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其全面发展,训练课要注意训练的强度,讲究训练的科学性。如增加必要的生理(心率,身体反应等)、心理及生化(血乳酸,血色素,尿蛋白等)科学测试手段,注重队员的营养供给和恢复,全方位、多角度而又高效率的进行训练,并建立训练质量监督和机能评定数据库,以达到效益的最大值。

3.加强各级各类层次教练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对初级篮球教练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一支篮球队中,其主体是运动员,主导却是教练员,教练员的思想修养、技术业务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和对篮球运动规律的把握能力等因素直接关系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教练员是整个训练、比赛过程的策划者和控制者,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人物。加强青少年教练员的岗位培训,要建立健全培训上岗制度;要经常组织开展业务研讨和经验交流;要建立公平、全面评价教练工作的考核制度。在篮球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的直属体育院校和中国篮协篮球学校为基础的教练员培训中心进行就近集中培训。

上一篇:对海宁市少体校游泳班幼儿游泳训练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少儿拳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