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英语课堂师生有效沟通策略初探

时间:2022-08-09 01:54:59

新课程下中学英语课堂师生有效沟通策略初探

新课程下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初步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在现代教学研究也已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了课堂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呢?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所学的有效沟通策略,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中,应以退为进,学会倾听,学会了解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不妨让学生先说,先听听学生的解释,有时甚至是歪理。在仔细倾听完后,再给出教师的意见。要知道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学生,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因为学生自己在叙述的过程中,常常激动、抵触、强辩的情绪已经有所缓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耐心的引导说服教育,效果必能事半功倍。而教师如果能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必然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我们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深入学生。切中要害。引起学生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工作中要多听还要多问,特别是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通过周记等尽可能了解学生在想些什么,对什么较感兴趣,有什么新的打算,能不能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任科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在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后,与学生沟通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有利于谈话顺利展开。

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应以诚相待,以情动人

教师应意识到学生的学习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情感的过程。认知与情感是相互作用,认知可以促进情感的发展,情感又进一步推动情感的发展。在英语的教学中,应以“知”带“情”,以“情”促“知”,使两者互为促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在教育目标上,我们应该把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并重,既不要厚此薄彼,也不能顾此失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发展其认知能力。使其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又要注重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一旦学生从心底滋生出厌恶、对立、消极的情绪,那么教师的一切努力、苦心在学生的消极抵触中将付之东流。我们的语言教学没有了情感的支撑,是寸步难行的。

教育的对象是人。这区别于工业劳动的产品,人是有情感,有思维。有个性的。要想使学生达到教育的目标,光靠的教师的说教和命令或其他一些法规,效果是很差的。教师只有以诚相待,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及时地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其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失败挫折,提高其耐挫能力。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提醒自己“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冷静耐心地帮助学生,避免使自己的言语伤及学生的自尊。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不妨经常会对学生说这样一句话:“我们是一伙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你们表现得好,我就很开心。如果我必须给你们打不及格,我自己也会很不开心。”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的是教师是他们的同盟军,而不是他们的敌人。教师要让学生逐步明白,他犯错,触犯的是规矩,不是教师,伤害的是自己。不是教师,教师只是一个监督者,一个帮助学生更好遵守规矩的人。这样不但有助于使自己的观点能得到学生的认同,而且有助于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使师生沟通顺畅。

三、教师与学生沟通,教师应保持中立,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作为教师,也作为人,往往对人对事有着个人观念。如果教师自己有或有一些个人政治观点,那他不可以把这种信仰或观点强加给学生或偏爱与自己有相同信仰或观点的学生。学生是很敏感的,对于一些见仁见智的问题,教师应有包容的态度,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提倡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不要因为某个学生学习上不上进就对其抱有陈见,在处理他与其他同学的纠纷时,就有所偏见:更不要因为他是尖子生就主观上认为不会是他错,要知道好学生同样会犯错,只有对尖子生严格要求才会使后进生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教师扮演的是一个规矩的监督者、那公平公正品质就尤为重要。

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中,应充分意识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公平公正很重要,但对于后进生。教师可以有多一分的关爱。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师生沟通的一大阵地。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间的差异,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例如难度较低的题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多回答或者在充分操练后才让学困生重复练习等。在课堂中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树立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和培养其成功的愉,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后练习中,也应对于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对于尖子生。鼓励其进一步钻研,拓展课外阅读;而对于学困生,不要做过多的横向比较,多做纵向比较。只要是点滴的进步,就肯定其劳动的成果。而对于后进生,教师虽然不可以有规则的通融,但可以有额外的奖励。

五、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应注重不断地自我提升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平时应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严于律己,加强学习,不断地摒弃陈旧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吸收学习新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效率。不管在课堂内或课外,不管在教学上或是生活上都成为学生的榜样。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试问一个教学上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教师,如何去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呢?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亲近感、期望感,更要使学生有仰慕感,榜样的力量可以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向榜样学习靠近。教师只有成为了学生的榜样。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说话才更有说服力,更能让学生心服。

良好的师生沟通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魔力,是激起学生英语学习的一把金钥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师生良好沟通的作用,必然影响英语学习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决不是说了就行,和学生沟通应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为信念。成为提高学生自觉认识的动力。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和学生沟通的艺术,并找准机会,抓住重点,有的放矢的和学生进行思想得沟通,这样的教育才会更有成效。

上一篇:在英语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一篇:新课程高中英语学习情境运用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