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春天的聚首

时间:2022-08-08 11:54:01

又一个春天的聚首

2006年3月22日晚,第九届“卫视传媒”读者联谊会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隆重召开。会议举行之时,正值2006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 2006)的第二天,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本刊读者、众多卫星电视产业的关注者和卫视发烧友齐聚一堂,就大家共同关注的本年度行业热点等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联谊会遵循惯例,由本刊副主编杨庆增、罗世刚两位老师共同主持。杨老师首先宣读了热心支持本次读者联谊会,以各种形式为会议无偿提供相关奖品的厂商名单,并对其表示了感谢:深圳华达公司提供了卫星天线,BLOT公司提供了接收机,奥斯卡公司提供了无线网卡,上海富邦公司提供了飞图无线影音传输器,四川视频提供了透明天线,珠海佳讯提供了寻星器,泉州易视达公司提供了高频头,香港有线、天浪直播还提供了相关的纪念品。

会议开始,先由《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杂志主编黄序先生向与会的广大读者介绍了杂志的基本情况,并做了题为《发烧为了什么?》的报告。黄主编在报告中分析了在卫星电视由“小众群体”逐步走向大众化、产业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发烧精神的自我定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报告紧扣当前卫视产业的时代特点,分析细致入微,获得了相当的反响。在台上台下的共同呼应之下,整个会议的气氛活跃而融洽。

会场涌现新面孔 网上同侪聚会忙

在2005年的读者联谊会上,与会人数与往届一样,达到了四百多人。由于当时所租用的会议室容量相对较小,因此许多远道而来的朋友们不得不站在过道上参加会议。今年,为了给广大读者一个舒适、高质量的会议和交流空间,保证联谊会安全、有序地召开,读者联谊会改在可容纳五百余人的二十一世纪饭店大宴会厅举行。虽然会场容量增大了将近一倍,但全场仍旧空前爆满,连门口的过道上都挤满了赶来参加会议的热心读者。其中,有不少是第一次参加联谊会的新面孔,甚至是第一年订阅《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杂志的新读者。根据售出的门票统计,有五百多位朋友参与了本次联谊会,再度刷新了与会人数的纪录。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始终走在广电技术发展前沿的卫星电视业界自然也不例外,上网浏览、论坛交流已经成了很多读者和卫视发烧友的家常便饭。在卫视传媒网站的论坛上,TVRO们互相切磋技艺,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但大家的居住地相隔万里,因而一直苦于没有见面的机会。这次,卫视传媒读者联谊会为这些素未谋面的网上挚友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放眼望去,拥抱、合影之景比比皆是,令人不由热血沸腾!见此情景,我们编辑部的每一个成员都不禁为广大读者的热情与支持深深感动!

鑫诺卫星谈直播中数传媒论运营

中国第一颗电视直播卫星――鑫诺2号卫星即将在2006年中期发射升空,这无疑是中国广电、卫星业界今年的一件大事,也因而成为了此次联谊会上读者们关注的焦点。为此,卫视传媒特地邀请鑫诺卫星公司总裁程广仁先生向参加联谊会的读者介绍了鑫诺卫星公司和鑫诺2号直播卫星的相关情况。

会上,程总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鑫诺公司的发展历程和资产状况.讲解了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家卫星运营商之一的鑫诺公司所开展的各类业务。通过程总的介绍,大家了解到,在未来的千年中,鑫诺公司将发射四颗同步轨道卫星,组成中国上空的“鑫诺星座”。其中也包括定于“十二五”计划期间发射的鑫诺5号卫星(鑫诺1号卫星接替星)。

同时,程总还向大家透露,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的鑫诺2号直播卫星已组装完毕,现进入真空罐测试状态。卫星定于2006年8月底发射升空,再经过一个多月的在轨调试,将在今年的国庆节期间正式投入使用。

那么,在直播星发射升空之后,相关的地面运营又将如何开展呢?为了回答这一广受读者关注的问题,联谊会特别邀请了中数传媒市场部主管孙延卿先生为大家介绍相关的情况。

孙先生介绍了中数传媒这一国家级数字付费电视运营平台的概况、运营业务和未来的规划。作为国家中西部地区“村村通”工程的重要参与者和组成部分,中数传媒将充分利用鑫诺2号直播卫星的相关资源与技术,为地面运营服务做好准备,并为推进“村村通”工程和中央数字付费电视平台的在国内的全面普及尽自己的力量。

鑫诺、中数两家公司的报告紧扣时代热点,就广大卫星电视业者、爱好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博得了与会读者的热烈掌声。

作者版主台上现会场频频传掌声

每一本成功的杂志,都离不开一个优秀作者群体的支持,《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杂志也不例外。从当年的《卫视周刊》、《卫视传媒》到今天的《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八年的风雨历程中,许许多多敬业而热心的作者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作者群体也在日渐壮大,不断有杰出的新鲜血液加入其中。

为答谢广大作者群体的支持,卫视传媒特地邀请了上海的谢丰奕老师、江苏南京的柏伟萍老师、沈永明老师等我刊的多产作者参加此次的读者联谊会,并向他们颁发了奖品。其中,沈永明老师作为近两年新加入我刊撰稿人行列,著作颇丰且广受读者欢迎的作者,上台领奖并发了言。同时,杂志社也从江苏连云港请来了一年来一直严格监督我们工作的宗成徽老师,为他送上了一份心意。每一位老师都获得了全场读者热烈的掌声。

近两年,卫视传媒网站论坛的人气渐旺,成为了卫视爱好者讨论技术、交流感情的乐园。但随着论坛的逐渐壮大,对其的管理也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难题。幸运的是,许多热情无私的网友们主动承担起了网站版主的职责,不计回报地在网站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默默奉献了自己的大量时间与精力,为卫视传媒网站论坛营造了一个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可以说,卫视传媒网站论坛能有今天的规模与成绩,正是源于广大网友和热心读者的鼎力支持与精诚合作!

因此,杂志社特别邀请一位为网站做出了贡献的版主――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王廷尧老师在联谊会上与广大读者、网友见面,并向他颁发了奖品。王老师的出现,再次在会场内引发了如潮的掌声。

烧友制作展异彩 平板天线露芳容

第九届“卫视传媒”读者联谊会的另一个大亮点便是在会议期间穿插举行的“卫视发烧友DIY器材”展示活动。 在与广大卫视爱好者的日常交流沟通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动手能力十分出色的发烧友都曾自己发明、设计、制作过很有特色的卫视相关器材,其中不乏巧夺天工的精品。本刊去年曾刊登相关文章介绍过的几台“寻星-体机”,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然而,

由于卫视烧友活动的相对分散性,很多堪称精品的发明制作只是在几个人的小圈子里被欣赏,而无缘被更多关注这类DIY发明的卫视爱好者所了解。为了使这些凝聚着制作者心血的杰作不致被埋没,同时也让更多的卫视爱好者能够分享这些成果,我们在联谊会上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卫视发烧友们自由展示自己的DIY制作,并依托卫视传媒的行业影响力和权威性,为关注相关发明的厂商搭桥牵线,为将发烧友们的创作转化为实际产品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正是我们举办这一活动的初衷。

在展示活动中,江苏南京的柏伟萍老师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基于同洲3188C-D的收视一体机”和“电源逆变直供充电一体机”;广东深圳的经二力老师和山东济宁的梁兴光老师因工作原因未能亲自参加展示,但也委托杂志社工作人员向大家展示了各自设计制作的“便携式收视―体化接收机”和“采用12V输入通用电源板的接收机”,以及两人合作制作的"PCMl716E万能音频解码器”。

不论是柏伟萍老师的规整严谨的“收视一体机”,梁兴光老师袖珍便携的“光驱型”小接收机,还是经二力老师巧夺天工,堪称工业设计精品的“一体接收机”,都紧紧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直到联谊会后的小型展示活动中,读者们一直把各个展品围得水泄不通,热情十分高涨。一时间,镁光灯频闪,快门声此起彼伏,发烧友们的妙手杰作成为了当晚最夺目的亮点!

在本次读者联谊会前夕,《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杂志受委托正式推出了Ku波段缝隙式平板卫星天线,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其销售业务。CCBN 2006展会期间,我们在杂志展台上展出了平板天线的样品,立即引起了参观展会的朋友们的极大兴趣。

在联谊会上,针对广大卫视爱好者了解平板天线的迫切需求,本刊副主编杨庆增老师对缝隙式平板天线的技术和相关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传统的反射式抛物面天线相比,缝隙平板天线属于直接接收式天线,它采用高频头与天线一体化的设计,具有体积小、占用空间小、风阻小、效率高的显著优势。以CCBN 2006展会上展出的360x196x85mm平板天线为例,其增益为30dB,只要卫星信号落地场强高于52dBW,就可以轻松接收,因此可应用于目前的大多数Ku波段新卫星,尤其适合落地场强相对较高的直播卫星;轻薄精巧的外形既适于携带,又非常适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该天线就是为我国直播星量身打造的!

古稀耆老抽大奖 烧友共结拼图缘

几个有奖问答题目之后,上海富邦等公司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公司的最新产品。

接下来,杨庆增老师宣布,联谊会将进行一个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新奇项目――会场内一些座椅的底部贴有一张拼图,如果哪位读者在自己的座位底下发现了拼图,就可以上台寻找自己手中拼图的“另一半”,之后这些“有缘人”互相认识交流,并共同领取奖品。不一会儿,会场的主席台上就站满了一对对“有缘人”,大家互相交换手中的拼图,兴奋地交流着各自的情况。刚刚还素昧平生的一群人,马上变成了亲密的好友,发烧精神的热忱与友爱,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联谊会活动的最后,照例是历届会议的传统项目――幸运大抽奖。作为一次非营利性的读者联谊活动,我们所收取的联谊会门票款项除支付必要的费用外,都将以奖品的形式回馈于读者。

在上届联谊会上,七十多岁的发烧老前辈刘立老先生获得了“最年长发烧友”的荣誉称号。今年,八十一岁高龄,精神矍铄的王涛老先生刷新了参加联谊会的最年长发烧友的记录,成为了本次会议上当之无愧的“老寿星”。为了对老前辈们年届耄耋却仍旧无比执着的发烧精神表示尊敬,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与会的王涛、孙即禄两位老先生为大家抽奖。

在两位老者的协助下,本次联谊会共抽出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八个四等奖和十个五等奖。来自河北清县的337号烧友幸运地获得了一等奖――四川视频透明天线、BLOT接收机、易视达高频头、飞图无线影音传输器和天浪直播提供的寻星小工具。

抽奖活动之后,联谊会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在大家面前畅所欲言,袒露心声的机会,有多位读者踊跃上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台上烧友热忱似火,台下掌声此起彼伏,整个会场内的互动达到了高潮!

接下来,进入了读者自由技术交流时段。大家或三五成群,或围聚聊天,整个会议大厅洋溢着热烈、团结的气氛,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着笑容。刚刚在会上吸引了众人目光的卫视发烧友DIY器材和新型平板天线更成为了大家瞩目的焦点,立刻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水泄不通。

一转眼,两个小时的“卫视传媒”读者联谊会已经接近尾声。望着大宴会厅中座无虚席的场景,我们不禁被众多卫视发烧友的信仰般执著的精神和如火的热情所深深感动。可以说,没有广大读者的厚爱,就没有今天茁壮成长的《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杂志,也就更不可能有如此场面盛大的联谊会举行!大家的参与和支持,既是对杂志和我们编辑部全体成员工作的肯定,又是鞭策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做得更好的动力!目送一位位读者挥着手,恋恋不舍地离开会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在默默重复着一句话――来年,我们再相聚!

联谊会花絮

在卫视传媒网站的网友们一见如故畅谈心声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发烧高手洪波老师在论坛中以经验丰富、乐于助人而著称,受到大家的广泛赞誉和钦佩,他也因此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洪老”。很多网友也就此认为洪老师是一位四、五十岁的老烧友。可是,当沈永明老师把洪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时候,很多人意外地发现,他竟是一位二十多岁的英俊大男孩!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古话在这―刻再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上一篇:异军突起的GOALTV(系列)足球频道 下一篇:浅谈IPTV点播系统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