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自我表现”

时间:2022-08-08 10:56:52

你也可以“自我表现”

新学期开始了,张小明被分到八年级二班。他的成绩一般,可动手能力非常强。一次自习课上,老师走进教室,对学生们说:“学校准备成立一个创新活动小组,专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这个小组的发起人之一,我建议大家积极参与。不过,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加入,每个班只有五个名额。”老师的话音刚落,张小明就举起手来,大声说:“老师,我报名!我的想象力可丰富了。”同学们立刻把目光投向他。

“老师,我也报名,我具有创造力!”李枫也举手向老师示意。同学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李枫。

“老师,您看,这是我的作品。”李枫弯下腰,书桌里拿出一个飞机模型。

“你怎么把这个东西带到学校来了?这是学校禁止的呀!”一看到李枫的飞机模型,张小明就冲动地站起来,放慢了语调,一边瞅着老师一边说,“这种东西在玩具市场20元一个,多的是!”

“你怎么说话呢?这是我亲手做的。”

“好了好了,你俩不要吵了。”老师走上前,接过飞机模型,仔细地看了看,问道,“这真是你做的?”

“是啊!我还参加过市里的科技创新大赛呢!”

“不要自夸了,照这么说,我还参加过想象力大赛呢。”张小明立即接话说。

“想象力大赛是由哪个部门举办的?”一个男生小声地问。

张小明不吱声了。原来,他想趁机打压自己的竞争对手,没想到碰到钉子了。

老师摸了摸飞机模型,说:“这东西先交给我吧,我研究一下再说。”老师转过身,又站在讲台上。

“还有谁想报名?”

“我……”刘畅举手了。

“我也报名!”李晶晶也站了起来。

安静的教室变得活跃起来,就连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项雨菲也蠢蠢欲动。她对同桌说:“我也想报名,可又怕选不上!”

“先报名吧,万一被选上呢。”

同学们说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有的甚至打开数码相机,将自己的创意作品呈现给大家。

看到大家纷纷展示自己,张小明有些坐不住,他大声地说:“老师,你看他们怎么这样爱表现!我只是口头上说两句,他们都把‘武器’拿出来了。”

“你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武器’呀!”李枫说。

“我的‘武器’太大了,搬不动!”

哈哈……教室里笑声一片。

“同学们,静一下!”老师作最后总结。

“既然大家对创新活动这么感兴趣,不如咱们班成立一个创新小组,每个同学都是组员。然后,我们再选出五名学生推荐给学校,行吗?”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一般的传统观念认为,自我表现是一种爱出风头的不良行为。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误解,还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如今,赏识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恰当地鼓励和赞扬,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作为学生,我们更要抓住机会,挖掘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特长。“自我表现”体现了人的一种竞争意识,只有竞争才有向上的动力,才会使人产生一种努力创新的意识,增强自信心。所以说,我们需要“自我表现”。

上面的这个案例就和“自我表现”有关。当老师创新活动的信息时,很多同学主动举手,积极报名,并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这说明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张小明同学因为害怕自己竞争不过别人,说了一些诋毁的话,这是要不得的,这种“自我表现”不值得提倡。活动面前人人平等,竞争也是公平的。李枫将自己的飞机模型拿出来,不仅展示了特长,也为自己争得了机会。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那么,如何更好地“自我表现”呢?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表现要适时。就是指要把握好时间和场合。与人交往,不仅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内容、方式,还要把握好时间和地点。如果在不恰当的时间、不适宜的地点,过于表现自己,就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

2.表现要适度。就是要把握好尺度。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过度。在公共场合,你可以适当地展示自己的特长,让人对你留有印象。如果为了某种目的而“一展到底”,就会物极必反了,这种“自我表现”不但不会给你增色,反而会使你的形象在别人心中大打折扣。

3.表现要有依据。这是“自我表现”的重要一环。写作文要有理有据,说话更是如此,这样才能让人信服。上例中,张小明说自己的想象力丰富,并戏说自己参加过想象力大赛,这是编造出的一条理由。当别人提出质疑时,他便无言以对了。所以,只有具备充分的依据,才能使“自我表现”令人信服。

4.表现要谦虚。其实,“虚心请教”和“自我表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虚心做基础,“自我表现”就是狂妄自大;没有“自我表现”,虚心也就成了无能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我们既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又要很好地展示自己,才能在交际中游刃有余。

上一篇:只有不同风景,没有原路返回 下一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