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须配美器

时间:2022-08-08 10:14:13

导语:中国风席卷法国为首的欧洲大陆,瓷器基本成了富贵人家必用的宝物。

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大肆流行,是个时运使然的事。话说17世纪后半段,路易十四把他的巴洛克爱好发挥到登峰造极,简单来说就是一切家具用品,或者黑檀木营造巧克力般的沉厚底色,或者靠金或黄铜编织璀璨华丽的景象,而且万事万物都得打大漩涡卷儿。物极必反,到老来他也终于有点儿悔悟,而且奇怪的迷恋上了中国――1700年新年,路易十四坐了个中国式八抬大轿进凡尔赛,堂堂一国国王扮个县太老爷,还自己个儿觉得挺美呢。

之后路易十五朝,钟爱洛可可风格。说穿了,就是一切都跟路易十四对着干。你爱粗,我爱细;你爱大漩涡,我爱小弧卷;你爱大英雄,我爱小山水;你爱黑檀底,我爱白颜色;你爱金碧辉煌,我偏青绿山水。正赶上当时大航海时代早已开启,大量中国瓷器贩到欧洲,恰好中了法国王室的眼睛:中国瓷器,胎色白净,这是清爽;描摹山水花鸟,有别于雄浑阔大的路易十四气派,这是闲雅+异域风情;大家看惯了黄金黄铜的富丽,看着瓷器觉得晶莹剔透,美丽。加上那时英国人正开始流行喝红茶,连带着阔太太们摆一桌瓷器,法国人更生攀比心:要斗到底!于是18世纪前半段,中国风席卷法国为首的欧洲大陆,瓷器基本成了富贵人家必用的宝物;可怜大多数阔佬没去过中国,没见过正牌儿中国瓷器,所以现在巴黎各博物馆,还收藏着许多伪中国瓷器。

清朝闭关锁国期间,日本人得了便宜:荷兰人17世纪自做瓷器工厂,学不了正牌中国瓷器,就学日本。18世纪,荷兰人甚至犯过傻:他们已经能做晶莹雪白的瓷器,但仿着日本的工艺,还特意做旧成暗黄色,以便画东方式的图样,方便爱慕东方风格的老爷们。法国人学做中国瓷器,在1740年前后有巨大发展。1748年,万森堡的瓷器工厂已经能做出妖异的弧线:虽然那会儿,法国人还把瓷器当雕塑看待。最迟在1754年,版画家和油画家开始参与瓷器描绘,比如洛可可的大宗师、法国王室御用画家布歇,就专门给瓷器设计了图案。但法国人还是脱不了巴洛克气:瓷器上有镶金装饰,到1780年前后,大革命迫在眉睫了,凡尔赛还在用珠宝镶嵌的瓷器――当然从好处说,1775年之后,法国人也终于明白:瓷器上的图案和油画不同,得重新设计;法国人终于撇下成见,仿着中国的瓷器图案,画些平面化的植物图案,以便怡情悦性,不再异想天开,在瓷器上画些欧洲的妖魔鬼怪。

近了19世纪,法国人对瓷器的爱降温后,英国人还是一以贯之。因为到19世纪,英国已成地球上人均消费茶叶最多的国家,好茶须配美器,所以瓷器茶具也成了欧洲一宝。中国瓷器在欧洲卖得贵,一半是因为易碎难运输,――比如明朝时往西运瓷器,有种妙法,是往瓷器里塞沙土、豆麦,等豆麦长出藤蔓、缠绕瓷器、摔打不碎了,才启运――一半就是仗着英国人太爱喝茶了。1794年,英国人自己发明了骨瓷,说到底,就是被喝茶之风催的:加入动物骨,烧制软质低温瓷,让瓷器带有玻璃般的明亮和透光度。

这玩意与其说是英国科技孜孜不倦,不如说是英国贵族们对下午茶的不懈热爱获得了大成功。实际上,在19世纪的相当一部分时光里,骨瓷虽是英国皇室用品,但还是描绘着一些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场景。白瓷底上,画着些妖娆美丽、藤萝遍布、看似是中国人,但一看就知道是欧洲人想象中的中国嘴脸,梳清朝辫子,着宋朝衣冠,骑着大象,挎着花鸟――中国人能够一眼就看出不对,但也没法批驳:这点子荒唐劲,恰是西方人对中国辗转反侧的想象和热爱呢。

上一篇:撤销监护权!如果他们不配做父母 下一篇:天降奇缘!150万遗产与良心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