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8-08 09:27:07

试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指的就是公共部门在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过程中,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发挥人力资源,从而起到对社会更大的贡献和作用而实行的一系列的活动和管理的统称。当前,纵观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发现其存在的发展潜力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其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比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纳入现代化的管理因素,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制度,而且其内部的人事管理运行模式也存在着某些不足,所以,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首先就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策;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自古至今,我国都有重视人才的传统和理念。人才的存在,能够帮助一个团队取得成功,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壮大,甚至能够推动国家的整体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我国目前正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见,我国对人才是非常重视的。但是,拥有人才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对人才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好的效果。目前,我国的公共部门是行使我国国家行政权力的部门,承担着管理社会和管理国家的重任,而且能够为公众提供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因此,纵观整个公共部门,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将直接决定着公共部门的整体运行效率,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将决定着公共部门的运行质量。所以,加强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能够提高公共部门的整体运行质量和运行速度。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公共部门在我国指的就是政府组织、事业单位、公共企业和民间组织等,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一部分,承担着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很大一部分责任。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公共部门在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过程中,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发挥人力资源,从而起到对社会更大的贡献和作用,而实行的一系列的活动和管理的统称。纵观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会发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因为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而且社会转型也处于过渡期,所以,出现一些小瑕疵和不足是正常的,只有能够找到问题所在,并且加以研究和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就当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而言,存在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纳入现代化的管理因素、缺乏相应的鼓励和激励机制以及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弊端等不足之处,现笔者具体阐述如下: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纳入现代化的管理因素

现代企业中很多人力资源管理都融入了现代化的管理,成效显著。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借鉴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纳入现代化因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不同,最为明显的就是经济形态有所不同,因为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工业文明之下发展起来的,对人员的管理也带有工业文明的显著特点,就是对人员实行严格的管理,管理的主要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力的提高,没有关注人才的自身发展,也没有对他们的精神和思想进行关注和重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现代文明发展下产生的,能够关注人的思想和精神,能够发挥人的最大潜力,对人员的管理不再是机械的管理模式,而是采用一种轻松的愉快管理方式,让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的得到放松,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智力,从而主动的积极的去完成相应的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国公共部门的调查发现,目前,很多的公共部门对人员的管理方式还是比较死板的,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都比较陈旧,还是以往的对人员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人员实行控制,没有个体的自由发展空间,让人员成为了单位的人,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制度,我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很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都是典型的国家干部和国家职工,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不能灵活化和现代化,就会导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性不高,缺乏相应的内部竞争,所以,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缺乏活力。

2.缺乏相应的鼓励和激励机制

如果一个公共部门鼓励的是企业家精神,那么这个公共部门内部的人员很多都会具有企业家精神,促进公共部门的率先发展。但是如果一个公共部门鼓励的是,那么这个公共部门的内部人员很可能都具有思想,从而降低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由此可知,科学合理的激励鼓励机制能够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目前,我国很多公共部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目前存在的激励机制一般是通过奖励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而处罚机制都是通过降级或者撤职方式,没有和相应的工作能力结合,缺乏有效的激励效果。

3.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我国目前的公共部门人事管理普遍存在着干部终身制,从而导致有些干部不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而且还会降低年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公共部门内部存在着论资排辈的现象,直接打击年轻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此外现在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全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工资管理体制也不是很灵活,导致了很多人员大规模的聚集,有的时候国家只能通过减少人员的方式来进行改革,无疑就会造成一些人才的流失。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将直接决定了我国公共部门的运行是否高效。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和管理,需要首先制定目标和方案,然后根据具体方案,一步一步展开方案。针对上述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从转变理念入手,引入新的思想和理念,进行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其次要建立相应的鼓励和激励机制,再次加强培训和知识的更新,现具体阐述如下:

1.首先要从转变理念入手

笔者认为要对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改革,首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入手。在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去除许多保守的做法,引入新的思想和理念,进行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反对我国公共部门内部存在的一种官僚本位的理念,树立一种新型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这一主体本身,从而尊重人、关心人,积极主动的发挥人才的自身作用。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严格的管理理念,尽量给人员制造一种轻松、放松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之下主动的开启智力进行创新。努力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环境,而且要对人员做好相应的保障机制,能够让人员做到没有后顾之忧。

2.建立相应的鼓励和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如果制定的合理科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员的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所以,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激励机制,包括分配机制以及评价机制,能够让公共部门的人员得到同等的机会。首先,要改变公共部门内部的薪酬制度,要和社会市场经济相互结合,从而根据个人的贡献大小相应的进行薪酬的发放。其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摒弃传统的评估手段,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式,能够和相应的工作能力大小相结合,更加合理的反映人员的工作能力。再次,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终身制的工作模式,从而将一部分人的责任感激发出来,形成一种科学的竞争制度,让公共部门的人员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加强培训和知识的更新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学习型社会,所以公共部门应该率先带领人员进贯彻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让公共部门时刻保持最新知识的更新,让大脑永远都处于和时代接轨的状态。要不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自我技能,改善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定期对他们进行培养,形成合理的良性循环。引入现代的一些学习方法,比如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可以定期开展相应的讲座,邀请业界的知名专家,从而让工作人员不断的了解相应领域里的前言,和实际的工作结合起来,让工作变得更有主动性和创新性。还可以将公共部门和高等院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总结

作为我国国家行政权力的部门,公共部门行使承担着管理社会和管理国家的重任,而且为公众提供着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因此,加强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不断提高公共部门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从而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程程,李娜,王洋,等.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对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借鉴和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0(13).

[2]成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03).

[3]谢凌玲.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现状分析――基于CSSCI(1998-2007)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04).

[4]胡仙芝,余茜.从政府雇员制到公务员聘任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完善与创新[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05).

上一篇:地方民族传统武术实用实战技术教学实验研究 下一篇: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防范与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