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2-08-08 08:31:59

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成认知组、肌松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认知组给予认知干预,肌松组给予肌松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认知组和肌松组在生存质量、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干预和肌松干预均能提高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肌松干预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白血病的确诊人数逐年上涨,严重危害了人类的身心健康[1]。在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化疗,但是化疗的时期长,易引发感染,亟需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本文旨在探讨认知干预和肌松干预两种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成认知组、肌松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排除有认知掌握及精神异常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为(36.8±2.4)岁。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认知组给予认知干预,肌松组给予肌松干预,具体如下。

1.2.1认知干预 护理人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分为3次进行,每组成员在3~5人不等,干预的时间在1 h/次左右。研究人员主持活动,具体的干预内容为启发、鼓励、展望,建立良好的认知、社会支持及应对。

1.2.2肌松干预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实行循序渐进的肌肉放松训练,30 min/次左右,2~3次/d。具体方法是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下,研究人员进行制定,采用肌电生物反馈仪和自我放松磁带(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出版)开展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认知组和肌松组均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建议,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同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仔细讲述病症治疗和护理的基本知识,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科学发达的硬软件设备,给患者讲述以往成功的治愈案例,增强患者的配合度和治愈信心。

1.3观察标准 观察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肛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使用QOL-C30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具体包括了情绪功能(焦虑、紧张),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5大功能,总分共100分。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9.0软件实现了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其组构成比较用χ2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

2结果

2.1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后,认知组和肌松组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改善,两者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后,认知组和肌松组的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肛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降低,两者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2]。在接受化疗中,患者极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了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具体有认知干预和肌松干预两种干预方法。认知干预是指通过影响或改变个体已有的认知思维模式来影响个体行为和运动水平的心理护理措施,肌松干预是指通过帮助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种心理护理措施[3]。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组和肌松组两组患者在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但两者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认知干预和肌松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护理中效果对等。

综上所述,认知干预和肌松干预两种心理干预方法能有效提高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润弟.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8(18):13-14.

[2]李小云,张静平.认知心理干预提高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05):30-31.

[3]彭芳,李小云.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02):13-14.编辑/肖慧

上一篇: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Dixon术围手术期临床比较... 下一篇: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心律平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