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8-08 08:22:13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胸腰椎骨折12例,采用经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横突间植骨治疗,观察术后伤椎椎体复位情况。结果 12例均取得良好复位及固定效果,术后骨折椎体复位达90%―100%。术后近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螺钉置入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伤椎复位较好,后凸畸形矫正理想,也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钉等并发症。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钉;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胸腰椎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50%―70%,临床比较常见,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常用的手术方法,传统后路四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相邻上下椎体辅以支撑棒连接,效果确切,但存在术后椎体高度恢复不满意,术后远期椎体高度丢失,断钉等一系列问题,从2007年5月起,我们采用3个椎体6枚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技术治疗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 我科收治胸腰椎骨折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4―54岁,平均38.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2例,按脊柱骨折的Denis分类:爆裂性骨折10例,屈曲压缩性2例。骨折部位,单阶段骨折11例,T12 2例,L1 8例,L2 1例。双节段骨折1例L1-L2 1例。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D级4例,E级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h―4d。

1.2手术方法

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固定器械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 GSS 中国江苏康力医疗器械公司)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取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正确显露伤椎及上下邻椎的双侧椎板,关节突关节,先于伤椎上下相邻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再经伤椎椎弓根(椎弓根完好)置入2枚螺钉,置入后进行撬拨复位,安装连接棒,进行复位操作。无神经损伤者,取自体髂骨行椎板小关节突、横突间后外侧植骨融合;有神经损伤者,常规全椎板切除,取出椎管内游离骨块及椎间盘组织,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取自体髂骨在两侧横突与小关节突间植骨融合置横行连接杆固定,冲洗伤口,置胶管引流,关闭伤口。术后3d拔除引流管,4w后佩戴支具,下床活动。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90―240min,术中失血量为500―2000ml,平均800ml,随访6―18个月,所有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53.7%。对比术后两周97.5%及Cobb角术前25.7°,术后3.5°比较均明显改善P

3讨论

3.1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生物力学可行性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部位,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联合手术等治疗方法。因前路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因此大多倾向于传统的经后路4枚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此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但经长期随访出现断钉断棒,伤椎高度丢失,后凸畸形加重等远期并发症比例较高,Bridwell和Dewald⑴认为椎体内空隙不会发生骨愈合,而是纤维组织填充,不能恢复椎体结构的完整性,不具备正常的负重能力,如果长期负重,易导致椎体高度的丢失,应力集中在内固定上,因此内置物易疲劳,产生松动断裂。我们采用3椎体6枚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技术,经伤椎置入螺钉,一方面可以通过伤椎直接复位骨折椎体,另一方面通过在伤椎建立支点,可以更好的纵向撑开伤椎及相邻椎体,而且可以降低传统的4枚螺钉固定所造成的平行四边形效应,改善螺钉的应力分布。

Dick⑵等通过实验对6钉固定与4钉固定其生物力学差异经行比较发现:6钉固定具有明显优势,轴向承载能力增加160%,抗屈能力增加48%,抗扭转能力增加38%,此试验证明,伤椎置钉能增强抗应力作用。

沈文哲⑶主张对胸腰椎骨折行后路手术时应行3椎体6枚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这有助于复位和减少矫正度的丢失。

3.2经伤椎固定的适应症

我们认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椎弓根完整2)椎体未完全爆裂3)骨块凸入椎管

总之,通过临床应用我们认为3椎体6枚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不但能很好复位骨折重建椎体高度,而且提供即时及中后期脊柱的稳定性。促进神经更好的恢复,防止内固定松动断裂,还具备手术操作安全简单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Bridwell KH,Dewald RL.Spine Surgery,2nd ed,Philadphia(NY):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1997:1839―1830.

[2] Dick JC,Jones MP,ZdeblickTA,et al. A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evaluating the use of intermediate screw and cross―linkage in lumbar pedicle fixation[J]. J Spinal Disord,1994.7:402―407.

[3] 沈文哲.脊柱爆裂性骨折处置[Z].第六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讲座,长沙2003:88.

上一篇:无痛分娩术时卧床与行走对产程的影响观察 下一篇:误诊45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