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创两严”固本强基“十个精准”强化破局

时间:2022-08-08 08:19:42

黔南州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创建维稳信息网络、严格管控社会治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在2016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履行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职责使命。”其中,“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居于三大职责使命之首。为履行这一首要之责,黔南州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创建维稳信息网络、严格管控社会治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向各领域不同程度存在的不稳定因子发力,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五大理念”

引领“两创两严”

今年是黔南建州6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黔南州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国内发展新常态和国际形势新变化,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为维护全州社会大局稳定做了大量工作,具体体现为“两创两严”: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一是完善形成以“五位一体”统一抓,“五种力量”合力抓,最大程度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三大需求”,始终贯穿群众路线“一条红线”为主要内容的“5531”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针对困难弱势、利益诉求和特殊人员“三大群体”因地制宜实施了社会治理“135”工程建设,全力推进“育新”工程,助力“135”工程升级为“136”工程;三是推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福泉“112”模式;四是实施涉法涉诉改革“2345”模式。一系列创新社会治理的经验,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其中多项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并吸引各级媒体广泛进行宣传报道。

创建维稳信息网络。2015年,黔南州法院启用案件信息管理新系统,完成三、四级网络和科技法庭改造升级,基本做到庭审同步录音录像、案件远程审理等,实现案件监督管理全程留痕。全州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六张网”规划建设,其中“天网工程”安装监控探头10026余个。建成了覆盖全州的公安信息网和州、县两级警务综合平台,民警信息化应用的意识和水平明显提升,基础信息即采即录即查成为基层执法的规定动作和自觉行为,全州信息化建设应用走在全省前列。

严格管控社会治安。全州各级各部门以社会治安防控“六张网”、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六项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化平安黔南建设,主要做好机场、车站、街道、广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域,党政机关、部队驻地、城市标志性建筑、大型商贸集会场所、国计民生基础设施等重点目标,铁路、民航、公交等敏感地点的安全保卫和管控工作。以打造“犯罪实时控制机制”升级版为龙头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实施黔南“141”(一个核心、四轮驱动、一网考评)犯罪实时控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打、防、管、控的能力和水平,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分工明确的犯罪实时控制警务模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两抢”犯罪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全州累计实现236天“两抢”犯罪“零发案”。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的捣乱破坏活动,成功侦破了“12.29”特大电信诈骗案等一系列重特大案件,全州每年刑事案件总量和八类主要刑事案件连续多年呈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2015年,州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全年收案7314件,结案7166件,同比分别上升6.54%和7.57%,结案率97.98%,居全省中院第一;全州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贪污贿赂案件86件105人,办案率为100%,名列全省第一。

“十个精准”

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黔南州实施“两创两严”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建议施行“十个精准”助力破局。

精准掌握情报信息。动态掌握社情民意,快速就地化解各类矛盾隐患,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新动向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带来的社会不安新趋势,重点关注国家安全领域、经济领域、社会治理领域、特殊利益诉求群体等可能引发的重大、大规模聚集上访、舆论炒作热点等重大不稳定问题。

精准化解突出矛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一事一策、一案一策、一人一策”的要求,制定方案、采取措施,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合力攻坚、限期解决,确保突出矛盾问题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不叠加。

精准评估稳定风险。把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从源头预防减少突出矛盾纠纷、防范发生重大不稳定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做到应评尽评,坚持关口前移,强化风险排查预警,做到排查全覆盖、精准研判、及时预警、主动防控,有效预防和化解潜在风险。

精准管控重点人员。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扎实做好重点人员的管控工作,认真落实稳控对象、稳控责任人“双实名制”措施,按照“一人一策”要求,坚决将重点人员稳控在基层、吸附在当地。

精准办理案件。坚持用群众工作方法统揽工作,着力打造阳光、责任、法治,提高解决突出问题的效能,真正把群众吸附在当地,努力防止上行。

精准帮扶退伍军人。积极主动了解和掌握困难复员退伍军人的所需、所急、所盼,切实解决复员退伍军人“生活难、住房难、就业难、就医难”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方式帮助复员退伍军人创业就业。

精准打击违法犯罪。全州政法机关要按照上级的部署,组织开展以“夏季严打”为龙头的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认真落实好“严打”和专项整治各项措施,把矛头对准黑恶势力犯罪、“两抢一盗”、黄赌毒、涉众型经济犯罪、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拐卖妇女儿童等突出犯罪。

精准巡查公共安全。健全和完善各类灾害和安全生产隐患滚动排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应急处置等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强化监管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在公共广场和城区主干道增设治安卡口、卡点,增加巡逻车辆、流动警务室及警用设备,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精准设置应急预案。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在思想上、工作上、措施上全面做好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准备,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坚持“三同步”(依法处理、舆情引导、社会面管控)机制,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风险点妥善平息事态,坚决防止事态升级恶化,杜绝发生烧事件。

精准推进责任落实。严格落实维稳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事谁负责、谁的人谁负责”的原则,点对点抓好安全稳定各项任务的落实。在重大活动、重要敏感节点期间,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制度。严格落实问责制度,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依规问责追责。

相信在“十个精准”的辅助下,黔南州在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建设的进程中,能扎实开展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集中整治、公共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者系黔南州委副书记、州委政法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

上一篇:中心明确,善于点题 下一篇:筑牢绿色贵州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