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养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的探究

时间:2022-08-08 07:17:12

民族传统养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的探究

摘要:本文从我国民族传统养生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民族传统养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的意义,立足于我国民族传统养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的现状,叙述了如何更好地让民族传统养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

关键词:民族 传统养生 高校 体育 课堂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70-01

民族传统养生与体育结合由来已久,当今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进入大学体育课堂并得以推广是体育的一种进步和发展。民族传统养生可以归结为四大特征,分别为身形俱养、注重饮食养生、注重适度的人体外部运动、遵循自然节气的变化。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股强劲的力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健康带给身心的益处。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大多呈现出明显的亚健康症状,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能够从身心两个方面调理身体状态,不仅能够快速缓解身心疲劳,更能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水平。除此之外,民族传统养生与体育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树立“日常体育与终生体育”的观念,传统体育养生从饮食起居、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出发,更能够让体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逐步开始开设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课程,虽然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民族传统养生走M高校体育课堂现状分析

(一)高校缺乏对传统养生体育的重视

正确的认识理念是提升民族传统养生体育发展水平的先导,我国一部分高校虽然已经陆续开设了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但是明显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而且课程开设仅仅局限于体育院校甚至体育系。一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但是仅仅是把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的选修课程,并没有把它作为必修课或者基础课进行研究。通过调查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高校学生对于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还是十分喜爱的,也对此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但是高校仍然对养形、健身气功等一系列传统养生项目设置不足,明显缺乏重视。

(二)高校传统养生体育教学水平不足

当前,民族传统养生课程已经走进高校体育课堂,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教学范围狭窄等问题,造成我国高校传统养生体育课程教学水平明显不足。高校在设置理论部分与技术部分的过程中,仍然是重技术,轻理论。如此的设计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但却导致学生只会表面功夫,却没有深入了解传统养生的理念和内涵,不利于学生真正走进民族传统养生体育。除此之外,我国高校缺乏专业的传统养生体育课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如何更好地让民族传统养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

(一)把握教学原则,完善教学内容

传统养生体育教学与基础体育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并非基础体育教学那么单一,传统养生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形神合一、内外结合并且动静结合。在教学阶段应该在教授动作的同时注重意识的传达。传统养生体育教学的动作相对复杂,学生本身接受较少,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高校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丰富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教学过程更加深入和形象。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享受这一个过程,修炼自己的身心。

(二)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方法

传统养生体育的教学范围相对广泛,教学难度与基础体育教学相比也较大,高校应该立足于教学宗旨,通过一些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首先应该保障教学条件优良,选择一套良好的教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更加通俗易懂,强化学生的传统养生知识储备,保障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械的正常供应,为学生更好地习练做好铺垫。

三、结语

民族传统养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积极将这一瑰宝最大程度地沿袭到生活中。民族传统养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不仅仅是一种趋势,而且应该让它成为一种必然。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结合学生的需求,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教学,不断摸索,不断提高,最终提升我国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为我国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也为我国民族传统养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丁连元.传统养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研究, 2015(6).

[2] 李洪江,张江平.中国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11).

[3] 张朝旭,王宝利.加入WTO与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培养方向问题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2).

[4] 何平志.大学生心理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及教育对策[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9).

上一篇: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浅谈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