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预测智商是谎言

时间:2022-08-08 06:18:13

指纹预测智商是谎言

一项被称为“遗传皮纹检测”的技术打着“皮纹学”的名义正在被用在许多的孩子身上,据说通过检测孩子的指纹,能够看出他们的未来。

北京道蒙文化发展公司的教育总监翊航老师,最近频频出现在各大幼儿园的讲台上,在家长学校和教师培训会上,宣讲通过检测指纹来了解幼儿的发展特质。

该公司引进了台湾小太阳文教机构首创的“遗传皮纹检测”,这项技术声称获得了全球唯一发明专利权,再加上医学、统计学和遗传学的证据等等,关心孩子未来的家长们,忍不住要献出孩子的手印脚印和一笔检测咨询费。甭管信不信,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所谓“遗传皮纹检测”到底是怎么回事?皮纹学又称肤纹学(Dermatoglyphics),是对灵长类特有的指纹和掌跖纹的科学研究。那么指纹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指纹真的能预测一个人的发展潜质吗?

指纹如何生长

指腹皮肤表面上凹凸不平的纹路,一道道脊排列成弓、箕和斗等花纹,脊与脊之间是沟。其中箕形纹和斗形纹在黄种人中较为常见。环形斗或螺形斗也就是俗称的“手螺”。民间传说“螺”越多越好:“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开当铺、五螺六螺卖豆腐、七螺八螺骑白马、九螺十螺十足足。”这自然当不得真。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指纹倒确实是身份的象征,每一种指纹代表的就是具体的一个人。指纹从娘胎里带来,并且终身不变。在怀孕第13周左右,胎儿的皮肤开始发育,大约在第19周形成。这一期间,皮肤同时发育出好几层,包括最外面的表皮和内层的真皮,两层之间是基质层(皮下组织)。基质层由不断分裂生长的细胞构成,皮下组织比表皮生长得快,产生向上顶 的压力。长得较慢的表皮受到各个方向的挤压,向内层组织塌陷,形成凹凸不平的脊线或皱褶。

由于各个方向上顶压的变化是不均匀的,因此指纹纹路经常会出现中断、分叉或转折。这些节点的类型以及相应纹线的位置、长度、方向和曲率等,构成了指纹识别确认的基本特征信息。

为何个个指纹不同

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认识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并且在文书和契约中,通过按捺指纹来标识身份。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加尔顿在1892年出版的《指纹》一书中正式提出指纹的特异性、不变性和遗传性三大特征。

设想一下,每个指纹只要有50个可随机组合的基本特征点,每个特征只需要简单区分“有无”,那么50个特征点的测量结果就构成了2的50次方即十亿亿种组合。如此丰富多样的随机组合是很难被穷尽的。换句话说,这就像每个人自己设计衣服,在白布上随机地画上几十个图形,“撞衫”的可能性基本是零。

那么除开用于身份甄别,科学究竟如何解读皮纹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呢?丰富多样的皮纹模式是基因和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构成了重要的群体遗传标记。人类学家通过分析皮纹的多样性,来“追根溯源”,揭示民族之间的血缘和传承关系。

为什么只有人类和猴子这样的灵长类动物有指纹?进化论上的一种观点认为,手掌和脚跖面上皮肤脊纹的出现,增强了摩擦力,增大了手指触觉的感受面积,使灵长目动物能够牢牢地抓握物体,灵活地在树上活动。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指纹的出现或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一影响已经烙入了人类的基因,并不是个体智力发展的短短几十年所能够简单重现的。

手螺多富贵多的升级版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的高文福在幼教领大力推广皮纹检测分析技术,进而创办了小太阳文教机构。高文福自称受到唐氏综合征患儿皮纹异常的启发,发明了遗传皮纹检测技术。

唐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染色体畸变,一般是患者的第21对染色体出现三体,导致智能障碍和身体残疾等高度畸形。由于染色体异常,他们的身体和面孔具有一些典型特征,也可能反映在手掌纹路异常上。

然而,科学上认可的皮纹异常与智能障碍的联系,主要来自于对先天愚型这个特殊群体的观察。这些观察结果能否推广到正常儿童?高文福的“遗传皮纹检测”专利技术将正常人的皮纹模式与7种多元智能做了对号入座,进而大胆假设:“手指里面的皮纹数量越多,则其脑容量相对较高,学习潜能也就越大。”这听起来像不像“手螺越多越富贵”这一民间说法的升级版本?

在《皮纹检测的科学依据》一文中,高文福总结说:“本人发现低等动物没有皮嵴,而高等动物均具有密度不等的皮嵴,因而大胆假设新皮质与皮纹必然存在某种对应的关联。”

标题党居然成研究证据

这一假设确实够大胆。小心求证起来,我们发现几大皮纹检测机构经常援引2003年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则报道――“手纹形状反映智商”。有趣的是,皮纹分析专家们并不直接引用科学文献,而是摘录《中国日报》对这则新闻报道的二手转载。

那我们看看这则报道中的科学家们究竟做了什么研究?这项研究是皮纹与智力方面仅有的几篇文献之一,发表在2001年10月刊的《智力障碍研究杂志》(JIntellect Disabil Res)上。科学家对比了62名IQ低于70的先天性智力障碍儿童和75名正常儿童。研究报告说,先天智障儿童手掌的横断纹路有明显异常,而在手指皮纹的数量上,则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原来是个标题党!

科学家研究指纹模式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发展潜能吗?并非如此。皮纹作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留下的印记,科学家希望通过这些发育异常来回溯胚胎期的危险因素 。

将这些研究解读为“指纹可以预测智商”,进而让正常儿童去做手纹检测,就好比我们观察到中国人主食大米,德国人爱吃面包,然后我们便把吃面包的人统统叫作“德国人”。

指纹模式固然丰富多样,但就个体而言,它是终身不变的唯一模式。然而性格却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是多面的、立体的,同时存在交互作用的。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儿童对话,观察他的性格发展过程,不是任何一种专利技术可以替代的。

上一篇:破解“上帝之数”,的确是20! 下一篇:上战场,内裤要防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