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旱作燕麦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08 05:39:15

武川县旱作燕麦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武川县是内蒙古自治区燕麦种植的主产区。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与贮藏等方面简述了旱作燕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武川县旱作燕麦生产提供实用参考。

关键词:武川县;燕麦;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2.6 文献标识码:A

燕麦作为一种优质的粮饲兼用作物[1],在内蒙古的栽培面积约为全国的40%,居全国之首,其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亚油酸和葡聚糖等高营养价值物质,为我国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特色作物[2]。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位于阴山山脉的大青山北侧,黑黄交错的沙土、集中的雨水,长时间的日照,是燕麦生长的最佳条件。但近年来,雨水分布不均,旱情频发,再加上专业化品种较少、先进栽培技术应用不广泛等导致燕麦产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本文对武川县燕麦生产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为旱作燕麦生产提供实用参考。

1 播前准备

1.1 选种

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能力强、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播种前应进行种子精选,剔除小粒、瘪粒、病粒和杂质,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选择晴天,将精选好的种子摊晒2~3d,以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促进苗齐苗壮。

1.2 整地施肥

燕麦不宜连作,应选马铃薯、豆类、荞麦等作物作为前茬。一般整地应做到早整、深翻、细耙、镇压。以秋整地效果最好,一般深耕10~25cm为宜,耕后立即耙、趟、镇压,如果来不及秋整,也可春整地、旋耕、耙平,要求土壤细碎、平整、保墒。结合整地施农家肥1500~2000kg/hm2作为基肥。

2 播种

燕麦的适宜播期为4月中旬~5月初,根据降水情况,抢墒播种尤为关键。燕麦播种最好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开沟条播,不宜撒播,行距20~25cm,播幅7~10cm,播种深度4~6cm,做到播深均匀一致,早播的可适当深些,晚播的适当浅些。播种量120~150kg/hm2,结合播种施75~120kg/hm2磷酸二铵作为种肥。

3 田间管理

整个生育期除草2~3次。拔节前视苗情进行1~2次除草,目的是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促扎根。拔节后,除草1次并适当培土,为了减轻地表水分蒸发,控制基部茎节徒长。旱区无灌水条件,追肥应视苗情和降水情况而定,可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各追施尿素1次,用量75~120kg/hm2。

4 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及生物多样性,合理轮作,加强管理,秋深翻、深松不利幼虫或虫卵越冬,培育无病虫害壮苗,适期播种,避开病虫害高发期。掌握适时用药,对症下药。燕麦主要病虫害有黑穗病、红叶病、黏虫、草地螟等。燕麦墨穗病,可用拌种的方法防治,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以种子重量的0.2%~0.3%进行拌种;燕麦红叶病,用2000~3000倍液40%的乐果或3000倍液80%的敌敌畏乳油喷雾灭蚜防治;黏虫,用800~1000倍液80%的敌敌畏或4000倍液20%的速灭杀丁乳油喷雾防治,用液量600~750kg/hm2;草地螟的防治,可用4000倍液的2.5%的溴氰菊酯等农药喷雾防治。

5 收获与贮藏

5.1 收获

燕麦穗上下部位的籽粒成熟时间不同,通常是基部籽粒先成熟,上部籽粒后成熟。一般当麦穗中上部籽粒进入蜡熟末期时,应及时收获。燕麦茎秆有韧性,不易折断,用手指甲掐麦粒,麦粒应有韧性、不易碎,此时即为蜡熟末期,应及时收获。收获时可人工收获也可机械收获,收割后就地晾晒3~4d,再运回脱粒。

5.2 贮藏

燕麦脱粒后,应晾晒,使籽粒含水量达到14%以下,也可通过人工先进方法进行干燥,达到储藏要求的麦粒,应立即装袋运入通风干燥的储藏室贮存。贮藏温度控制在15℃以下,要注意防水、防鼠、防虫、防火、干燥。

参考文献

[1] 毛思帅,M.Robiul Islam,贾鹏飞,等.保水剂和施肥量对沙地燕麦生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1,31(02):308-313.

[2] 赵宝平,庞云,曾昭海,等.有限灌溉对燕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01):105-108.

作者简介:刘慧军(1985-),男,内蒙人,农艺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上一篇: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下一篇:关于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