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富有幸福气息的学校教育

时间:2022-08-08 05:21:09

造就富有幸福气息的学校教育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小学校长

优质的教育不只是优秀学生的教育,教育的优质在于它能够为每个学生乐于接受、终生携带。

教育就是帮助每个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找到自己的幸福。

一个优秀的校长就是能够带领教师享受教育过程的幸福的幕僚;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能够带给学生自信的同伴;一个优秀的学生就是希望自己优秀并积极为之努力的普通人。

2004年,我调到大港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有机会结识了一批年轻的学校领导干部。和顾孟武校长在工作上的第一次接触,是在学校教学工作交流会上,性格并不张扬的他,管理工作的经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想法、有韧劲、有智慧。后来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对他的这一特点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我看来,他的想法主要来自对课程的理解深度。学校课程的实施,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在经历、感悟、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基于对教育的独到理解,他在大港第四小学时提出了“新课程体系下的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主题,后在大港第五小学建构了“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互惠式学习”的教学理念,他倡导课堂教学要注重发挥师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使课堂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他的韧劲,主要来自对待每一件工作的认真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认真是最好的技巧,他是这样认为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大港第五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有两个校区,这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他,用自己的韧劲影响着每一位教师,通过班集体管理自主化、好习惯伴终生、经典仪式教育、学生上讲台等一系列的专题活动,让“幸福”链接两个校区,让稚趣伴随学生成长,让师生的生活品位得到了提升。走进大港第五小学,无处不感受到“幸福”的存在,学生们幸福地游戏,师生亲切地交谈,从走廊,到教室,到操场……让幸福充盈校园,这正是顾孟武校长带领的团队努力实现的愿景。他的智慧,主要来自积极主动的适应能力。他从一名教务主任到教学副校长再到现今的校长,随着工作角色的转变,他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也在积极的适应中悄然发生着变化,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粗放型”自主管理模式、“务实、创新、放权的思路”、“制度内涵化策略”、“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建构”等治校经验,为学校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深度的思想引领、积极的进取态度、主动的适应能力,这就是顾孟武,一位快速成长的年轻校长给我的印象。(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教师进修学校党总支书记 高庆贤)

什么样的教育是幸福的呢?我认为幸福的学校教育是由教师幸福而富有激情地教、学生幸福而满怀兴趣地学来构成的。

一、幸福的学校教育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启蒙阶段,这时的学校教育必须关注育人的细节和进程,指导学生获得“做中学”的快乐体验,既要把童年和童心还给学生,又要让他们成为有教养的人。要把重点放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小事上,要从具体的习惯养成着手使学生进行高尚品质的自主建构。为此,伴随推进自主教育的办学思路,我们相应开展了班集体管理自主化、好习惯伴终生、经典仪式教育、学生上讲台等系列专题活动,本着“教育即生活”的思路,力图让教育过程充满生活的情趣和适应儿童的稚趣,我想这样的教育会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

二、教育的幸福在于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小学教学就要使学生幸福快乐地学习。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幸福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互惠的。课堂上应多些师生、生生互动的“互惠式”学习。理想的课堂是群体成员就一个焦点问题而平等对话的活动,只有产生了多元对话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对认知的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说一说,把自己不明白的事情说给大家听一听,帮助同伴把不理解的讲一讲,在这种互相帮助、彼此启发、相互交流中实现探究过程的互利互惠,那么,这样的学习过程所达成的学习目标就不会仅仅停留于学到知识了。在这种“互惠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更容易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来也一定会是个能够自主学习的人。

三、学校要担负起培养学生提升幸福能力的任务

人的幸福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小学教育就是养成幸福能力的教育,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一个优秀的学习品质是学生获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基础。我认为学校教育的主业不是教知识,而是依托知识的探究,指导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审视身边的事物,体验生活中蕴含的幸福因素。我们所指的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是要让学生成为多样体验的主体,如运动的快乐,劳动的幸福,学习的乐趣,合作的温馨,遇到挫折的韧性,等等,这些都将为他们的幸福人生铺设出五彩缤纷的小路。

四、幸福教育追求的是对学生自然成长规律的尊重

校长要带领教师以专业者的角度去引领社会而不是一味地迎合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尽一切努力把教育做成一件幸福的事情。幸福教育要追求的正是对学生成长规律的尊重,无论怎样的教育都不要剥夺学生幸福的童年。我们要指导学生成长,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温馨的“教育关系”,让教师有成就,学生有兴趣,以今天师生建立的幸福奠基曾经在学校经过的每个人的人生幸福。幸福的教育就是在尊重个性、尊重规律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幸福。幸福的教育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些永远值得回忆的快乐的东西。

五、教师教得幸福,才会有幸福的教育

生活的幸福离不开事业的幸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幸福要建立在学生的幸福之上,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就是为教师的幸福生活奠基。教师是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键节点,我们应该强化对教师工作和生活状态的关注,保护教师的自信心,甚至带有骄傲性的自信,我认为校长要善于运用管理手段,构建学校和谐向上的教师团队。

六、校长要有一个把教育办得更幸福的美好愿景

应试教育让一些校长抱住成绩不放,我认为那是把教育做得太简单了。教育改革也让一些校长急功近利得推崇“特色”教育,我感到那是把教育做得太神了。这两种办学让我们的教育缺乏幸福感,校长要安心带领教师做自己理想的教育,我更赞同务实基础上的创新,让我们踏下心来做些实实在在的创新教育,富有生命力的朴实教育。学校首先必须是乐园,一个学生们都喜欢去的地方,学习必须成为一种乐趣,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益友,一个学生们愿与之交往的玩伴,校长要做一个能够为学生童年生活增添幸福和美好回忆的育人设计者。一个优秀的校长就是能够为学校带来优秀文化的思想引领者。校园文化是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后所形成的意识氛围,它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是管理者有意打造与自然生成的结合,它的打造和文化影响的发挥需要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有意加以渗透,从这种意义上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精细的培育。我校幸福教育的发展就经历了从模糊的认识到仪式教育、习惯养成、班集体管理、课程服务、课堂模式、教师团队建设等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产生于幸福理念,同时又承载并延伸着这一理念。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网络德育、仪式教育、课程服务这三大办学特色,之后又产生了习惯养成、课间操、幸福纸花三小特色,幸福教育在我们不懈的探索中逐渐得到丰富和发展,幸福教育正在由抽象粗放逐步走向具体精致,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体系,我想学校文化建设就应该经历这样不懈的打磨才是从自己根上生成的,才会有所发展,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

滨海新区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让我们满怀对幸福教育的追求,带领教师和学生们尽情享受教育过程的幸福,享受成长的幸福,享受追求卓越的快乐,享受追求理想的成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推荐的书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校的挑战》,[日]佐藤学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校本管理》,胡慧敏著,四川教育出版社

《当代教育思想精要》,肖川著,开明出版社

上一篇:游戏一下 第8期 下一篇:对企业开展就业指导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