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色生态学校建设的更深处漫溯

时间:2022-08-08 03:36:44

向绿色生态学校建设的更深处漫溯

“绿色”意味着生系统内部组成要素和生系统与外部相关环境之间关系的健康、和谐和平衡。将这一理念引入学校管理,其根本特征是成就教育参与者(社区、教师、家长、学生)、课程、教学、评价诸要素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正在实施“五创建”工程,营造人本、和谐的学校文化。一是创建绿色学校精神文化工程,创设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务实创新、朝气蓬勃的工作氛围;二是创建绿色学校课程系统工程,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扬个性特长;三是创建绿色政策系统工程,调动人、激励人、发展人,让每个人幸福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四是营造绿色校园环境工程,校园内充满礼貌语言和符号;五是建设绿色流程工作系统,使学校整体处于有序发展的状。

打造绿色课程系统,实施“个性化教育”

打造绿色课程系统的重点工作是国家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同时开发并实施实践性、综合性、选择性较鲜明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创新选修模式,开发精品课程,搭建课程架构,采用多样的课程、多层的教学、多元的评价,推进“个性化教育”。

在高一、高二年级课表中固定安排国选和校选每周各一小时的课程。语文课上,利用之前《虚拟教室整合实体课堂》课题的研究成果,专门开发网络支持平台,提供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主题,提供师生开展网络主题讨论的虚拟环境,结合现实课堂教学和讨论,以多样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物理课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构建物理模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英语课上,采用浸泡式英语教学法,用经典的电影片段配合单元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模仿、练习英语。美术课上,尝试一名教师在同一间教室,开设九个选修模块,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在做中学,形成技能。

除了这些常规课程外,学校继续开发实验类、实践类、制作类(技术类)、活动类等,以“体验、综合、实践、选择”为特征的精品校本选修课程。例如,校本精品实验类课程以“科学”为主题,拓展多种课题和精品课程,探索“科学探究”课程,使理、化、生、地等学科教师组成科学探究课程教师团队,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教给学生,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学科问题、综合性课题,并发展为研究性课题,拓展到生活的多个领域。

思想和策略的变革是课改的核心,关乎素质教育的成败。我们利用北京市的课改政策,在拉长必修课程开设时间的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程开设力度,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开设精品校本课程,加大对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整合力度的探索。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是努力构建学校多样化课程系统,通过多元课程、多样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解决多年来由于单一课程和课程单一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病,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深化绿色流程研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深化绿色流程的重点是以规范、学法、思维、品质、精神为内容,对学生施以培养和管理。将规范、学法、思维,转化为相应的习惯、品质、动力,并结合毅力、经历、情感、度和价值观,将认知、情感、度、价值观整合起来,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反思型的思维品质、坚强的毅力,以及良好的表达展示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兴趣广泛、深度钻研的人。

学校继续深化宏观课程研究,设计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如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和体验活动,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心理文化周,进行生存拓展训练、生涯规划、主题教育等活动。教学处和年级组开设学法指导课程,如英语课的词汇教学,化学课的改错习惯,生物、地理、历史课的知识网络结构,语文课的阅读和欣赏等,使学法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德育处在研究学校高三工作整体流程后,深化了学生激励流程,将学生激励比喻为长跑,形成了“准备-起跑-加速-保持-冲刺”的流程。在整个流程中设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持续激励学生学习动力,对毕业班学生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控学生的心理,激励学生形成坚强的毅力。

培育绿色人文文化,激发师生潜能

实施激发潜能工程就是要在学校文化的感召下,使教师、学生凝炼相关价值标准,激发潜能。

将教师原有的认识转化成信奉“人人具有巨大潜能”,这并不容易。“故事”、“案例”、“反思”属于有效策略。我们一方面通过不断交流、反思,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建立“人人具有巨大潜能”的观念;另一方面启动高效课堂构建工程,搭设多样化的展示舞台,促进名师成长。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最佳途径。减负提质要靠精确指导,要靠教师的专业功底。学校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要求教师做深度教研。教学处制定计划,确定围绕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高级程序性知识等教学规律,探索概念课、复习课、习题课等课型的教学规律。教研组组织每人每年一次的示范课、研究课、展示课、汇报课,每学期八次的教研组例会,提炼概括促进高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每年组织两至三次青年教师说课、培训等活动,每学期组织两至三次校级教师全员培训活动。在研究、培训、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炼学科教学规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双基检测分析诊断系统”软件的开发,为教学质量诊断的精细化提供了便利,在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同时,为教师转向科学诊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有精力做创造性的工作提供条件。该软件系统正在朝着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全面分析的方向发展,帮助教师进行试题的选择、试卷难度的预估、考试后的深层次数据分析、教学改进策略选择等工作。教学的实效性来源于教学的针对性,针对性来源于精细的分析、有效的诊断和科学的施教,而精细分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开发“双基检测分析诊断系统”软件是必然选择,通过信息化教学服务工作,实现精细数据分析,节约人力资源,提升教学效率,让机器做重复性的工作,人则来做创造性的工作。

(作者单位:北京第九十四中学)

上一篇:信息技术“点亮”历史课堂 下一篇:为什么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