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赫哲族鱼皮艺术

时间:2022-08-08 03:19:09

东北地区赫哲族鱼皮艺术

【摘 要】通过对赫哲族鱼皮艺术来龙去脉的探究,阐述鱼皮艺术的发展史,从艺术的角度去剖析赫哲族鱼皮艺术。研究其与黑龙江地方生活条件,民风民俗和地域文化的关系,正确评价赫哲族鱼皮艺术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文章的重点是通过阐述鱼皮艺术的发展过程及其艺术特点,影响程度,透视它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寻求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赫哲族;鱼皮艺术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沿岸,赫哲族是中国北方惟一的以捕鱼和狩猎为衣食主要来源的民族。赫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大多数通用汉文。赫哲族信仰萨满教,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自然崇拜,赫哲族的口承文学依玛堪不少是反映图腾崇拜的。

赫哲族人喜爱吃鱼,尤其喜爱吃生鱼。这一习俗沿袭至今,显示了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赫哲族人一向以杀生鱼为敬。不仅以鱼肉、兽肉为食,还用鱼皮制衣、造舟,历史悠久,素以“鱼皮部”闻名于世。从古至今"夏捕鱼作粮,冬捕貂易货",只有少数人兼营农业生产。渔猎经济,决定了赫哲族的物质文化和饮食特点。

赫哲族在几千年默默无闻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渔猎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鱼皮文化艺术是其渔猎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她展示了赫哲人及其先民在征服大自然的实践中的勤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中一朵美丽的奇葩。

历史上众多民族都曾有过鱼皮文化,但从清代开始只有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的赫哲族将之传承沿袭下来。赫哲族利用丰富的渔业资源,开发出纯天然的鱼皮革材料。鱼皮制品以北方冷水鱼的鱼皮为原料,主要是因为冷水鱼皮具有耐磨和韧性强的特点。

赫哲族“鱼皮艺术”系由鱼皮服饰发展而来,衍变出雕镂、拼贴、缝制等艺术形式。特点是:精美的鳞纹,神奇的造型,苍朴的韵味,诡异的内涵。赫哲族鱼皮工艺具有着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用料、工艺独特等性质,无法摹仿,无法复制,无法挪移等优势。造型别致、色彩协调,工艺精细,其风格古朴深厚,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动感,有极强的观赏性、装饰性和艺术性,可展览、可美饰,可馈赠,可收藏,审美价值非常高。

赫哲族“鱼皮艺术”形成的“鱼皮文化”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具有历史、民族、宗教、民俗、艺术等价值,是黑龙江地域少数民族造型艺术的杰出代表,已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鱼皮文化的传统工艺主要分为两种有鱼皮熟制工艺、鱼皮缝制工艺。赫哲人选用的鱼皮分为三种,有无鳞类鱼皮、小鳞类鱼皮、大鳞类鱼皮,不同鱼的鱼皮用途不同,胖头鱼、狗鱼、捣子鱼的皮置地柔软,一般是做鱼皮线和裤子的材料;大玛哈鱼、细鳞、哲罗、鲤鱼等纹理美观可做手套;槐头鱼皮较大,适合做套裤、口袋以及绑腿、鞋帮等。除鳇鱼皮制品结实耐用能防浸水膨胀腐烂、其他鱼皮制品均为冬季不下水时穿用。 选料之后要进行剥取鱼皮,然后鱼皮熟制的方法是将晾干的鱼皮卷紧放在木槽中,用熟鱼皮的木棰在槌板上反复捶打,直到使鱼皮柔软为止。染色工艺据史料记载是用具有天然色泽的植作为染料的,但鱼皮的染色技术已经失传。

制作鱼皮制品时首要使用鱼皮线,据考证鱼皮线主要是用胖头鱼皮,在上面抹一层鱼肝油,使鱼皮湿润压平,再用快刀切成细线,切割时一头要细以便穿针,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缝制了。

服饰是民族审美风尚的外在标志,沉积着该民族深沉的民俗意识。赫哲族鱼皮衣使中国服饰文化在世界独具特色鱼皮服饰代表了独特的渔猎文化。它不仅是中国北方民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精品,而且作为一种特色服饰,它也使中国服饰文化的内容更丰富,对中华服饰文化有突出而显著的贡献,。赫哲族传统的鱼皮服饰主要有鱼皮衣、鱼皮口袋、鱼皮手套等。鱼皮上衣多用胖头、草根、鲤鱼等鱼皮制成,女士上衣袖子肥而短、腰身窄瘦、下身肥大。领边、袖口、衣襟等都秀有云纹或动物图案,用红、蓝、黑等颜色的皮条镶嵌在衣边上,还要在上衣上缝上贝壳等。鱼皮套裤主要是由怀头、狗鱼皮等制成的,皮套库有男女之分,男士的上端为斜口、女士的上端为齐口,平裤口叫“嘎荣”,斜裤口叫“卧又克衣”,女士的有的在裤脚口还有绣有花纹,胸前背后均堆有鱼皮贴补花装饰,制作精细。赫哲人服饰受满族旗袍影响比较大。

赫哲人的图案纹样中包含有云卷纹、卷草纹、水纹等多种纹样,有祈福纳祥的象征。表现出赫哲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缝纫技艺。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材美”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天然材质的特性。赫哲族用鱼皮将审美与信仰结合起来,表现手法自由、随意,造型夸张、各异,不受任何艺术法则约束,图案与神鼓同型,运用粗犷有力的线条表达,体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纯真、质朴的心态;鱼皮图腾是赫哲人艺术才智的展现,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缩影。

现在,赫哲人的服饰已和汉族无疑,早年的鱼皮服饰除了放在博物馆展出外,只有在文艺汇演、拍电影电视、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外出参观访问等重大活动时穿用。

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是在其独特的渔猎生活中产生的。从古至今,一脉相承,是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民间艺术瑰宝。但是赫哲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接纳了先进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材料。赫哲族的鱼皮文化艺术急需科学的保护与开发创新。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作品,如鱼皮画、鱼皮图腾作品等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馈赠价值、观赏价值。由于博物馆收藏和人类文化学研究的需要,老一代赫哲人曾多次为国内外博物馆复制鱼皮服饰,使这一技艺在局部地区得到传承。老艺人还用传统技艺创制了鱼皮萨满服饰及赫哲风俗系列作品,一些年轻人发展创新,利用传统的鱼皮剪贴技术创制了现代的鱼皮技艺品及鱼皮画,使古老的鱼皮文化延伸到旅游、艺术等领域,具有极强的市场开发价值。他们记录着赫哲族历史的服饰品,已经成为收藏热点,除部分被国内博物馆收藏外,还大量出口到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以及众多的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以及赫哲族民间艺人的努力,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又重现生机。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正在从传统渔猎经济、农业经济逐步地走上市场,昭示着赫哲族传统鱼皮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民间鱼皮艺术历史文化悠久,内涵丰富,是我国极其重要民族艺术形态。鱼皮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与民间习俗相互承载着地方传统和民俗文化。在鱼皮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他形成了可独立存在的造型艺术形式,故在美坛中独占一席。

作为一项古老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保护程度是相当薄弱的。因此,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群来关注和关心鱼皮艺术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鱼皮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多方面功能的优秀文化遗产,确实也值得我们去发掘、抢救、保护、乃至传承和传播。 [科]

【参考文献】

[1]刘忠波.赫哲简史[M].内部书稿.1978.

[2]满懿.赫哲族鱼皮服饰特色研究[M].鲁迅美术学院学报.2006.03.

上一篇:浅论文化遗产数据库如何转化为教育资源 下一篇:爱普生TM-T81II 为票据打印增添新“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