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告诉你奋斗的意义

时间:2022-08-08 01:45:18

作者简介:肖峰,主编《心理悄悄话》《家庭教育的艺术》等几十部书籍。 曾担任电视台多家有关心理、家庭教育、儿童游戏节目的顾问和策划人,现为中央电视台成长在线策划和出镜专家。

几乎,所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都因为一点——“不自信”。缺乏自信,在面对高考时,便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紧张、焦虑、迷茫、无望、沮丧等等。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才能恢复自信呢?其实,自信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也不仅仅是一个作为激励自我的口号。自信,还应该是一种可以操作的能力,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譬如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倍感自卑的人在诸多能力的表现中都是欠缺的。由于能力不佳,就畏惧困难,担心自己会失败,于是消极躲避,以致出现了种种心理障碍。因此,假如自卑者能够及早通过自己的奋斗,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让自信心与能力的提高形成一种互为促进的良好循环,那么,很多心理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由此,也可以这么说,“奋斗”是自卑转化为自信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途径。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自卑者却常常难以进入奋斗的过程,因而,所谓的自信也就无从谈起。有的同学怕自己奋斗后不久会遭遇到失败,有的同学本身就缺乏鞭策自己奋斗的动力,有的同学没有坚持奋斗下去的耐力,更有的同学,从一开始,就对“奋斗”二字产生了不该有的误解。

不久前,有位高三的女同学,向我提了这么一个困惑:“都说要获得成功,就要刻苦奋斗,每天比别人多努力,比别人多做一点事情,但是近来,我却怀疑奋斗到底会不会有用。比如,我一个朋友今年考上了南开大学,从小她和我并没什么两样,她以前在家读高中时,晚上看书到10点就睡了,读书还没我刻苦呢,可她现在她考上了,我呢?落榜了。哎,你肯定会开导我说,这你也可以考呀,只要你比她勤奋一百倍一千倍,也会考上的。但是,我就真的必须得这么努力吗?我就真得非得要付出比别人多一百倍一千倍的努力才能够获得同样的东西吗?况且,现在社会干什么讲的都是关系、背景,想想自己,没啥后门的,谁料得到日后又能得到些什么呢?”

关于努力、奋斗是否有意义这一类的疑惑,相信很多高考生都有。对此,我将它概括为关于奋斗的以下几点“无用论”:我以前奋斗过,但成绩也不见得就提高,所以没用;如今社会上做什么靠的都是关系、背景,我奋斗又有什么用;我和别人实在相差得太远了,再怎么赶都没用了;我就这么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单靠奋斗根本行不通。

那么,对于以上这一系列与高考的奋斗相关的困惑,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奋斗,是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方式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奋斗,不单是一种追求成功的手段,其本身也可以是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方式。上述这位对奋斗的意义产生异议的女同学,对奋斗含义的理解就存在一定的误解。在她看来,奋斗本该是痛苦的,奋斗本该是备受折磨的。她提到考上南开大学的那位好朋友,觉得她并不怎么努力,说以前在家读高中时,晚上她看书到10点就睡了……从这句话,我想她只是看到了这位朋友并不是很痛苦地在学习,而是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状态,因此,她也就觉得自己的朋友并没有奋斗。

对于“奋斗”,我想我们应该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即奋斗,并不是为了达成某个功利性的目的,奋斗,其本身就意味着一份快乐、自豪与激情,在投身于奋斗的过程,我们同时也意味着收获到了一份赠予。像这样的一种奋斗,能吸引人始终含辛茹苦,甚至无怨无悔。

不公,不应成为自己消极无为的托词

第二,对于该同学的第二种说法,即“社会上如今靠的都是背景、关系,我奋斗又有什么用”。知道吗?一个人心理最容易受伤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要求事事都公平合理。假使,我们把争取公平作为自己的理想而为之奋斗是应该的,但若要把公平变成现实,则必然是幼稚的。因为,这世界根本就不存在着绝对的公平。从小,生活在贫困偏远山区的孩子因为没有城市小孩所能拥有的那种教育资源上的公平,于是才有了希望工程的呼吁;相貌上长得不够理想的女孩,因为平日里没能享受到漂亮女孩所受到的那种照顾和呵护,于是,这才使她们时常感叹造物主在赐人容貌上的不公……此外,更有不少同学在自己的学习生活里,只要一遇到一点让自己不爽的事情,往往就爱发牢骚,抱怨说这不公平那不公平。更有甚者,还喜欢上了拿“不公平”作为自己消极无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托词。由于不努力,而只会一味地干抱怨,结果也就错失了很多可以转变命运的机会。

奋斗,为的是完善自己和发展自己

第三,大凡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于是,有的同学为了要在众人面前证明自己,于是,便把眼睛紧紧盯在别人身上,以别人的成绩好坏作为尺度,以是否超过了别人作为判定自己成败的标准。如果,别人稍微有成就,就觉得自己被远远拉下了,也就觉得奋斗没什么意义了。这类同学,显然是把成功狭隘地定义为一个目的,那就是要比别人强,比别人更出色才行。

而实际上,人在自己的一生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来不断地完善自己和发展自己。懂得这个道理的人,首先会立足于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一生钟爱的事业,然后树立起对自己适合的目标,一步步去执行。这个过程中,他们在充实和自我提高的同时,不断地享受着自己奋斗的乐趣,所以,往往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外界的好恶评定自己的成绩。他们唯一看重的是自己做的事情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感兴趣,对自己实现梦想是否有价值而已。

总的说来,很多存有自卑心理的同学,往往沿袭着一种套路来思考问题:因为我不行所以我不去做看,我真的不行吧!倘若,我们能将之转换成:因为我不行所以我才更要发奋努力,行动起来看,原来我真的越来越行了!就很快能走出自卑的泥潭,在此后漫长的人生之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

人的命运,就藏匿在他的灵魂之中。一个人,为了某个目的,付出任何一种行为,其实都源自于他最根本的一个信念,即便这个信念在一开始便是错误的。滋生了错误的信念,就等同于输在了起跑线上,毕竟,就算到了后面有再多的高人给予他行动上的指导,也枉然,因为,由这种信念支配下的心灵,反馈回来的信息依然是扭曲的。就像有不少同学,即便自己从哪里早已掌握了一系列学习上的捷径,可因为他理念上的错误,自己看不到希望,不愿努力,最后他仍旧还是会说:“我不行的!”

消除自卑的关键,在于勇敢地去面对自卑,在于勇敢地去承认自己不足的地方,在这个基础上,再勇敢地树立起不甘于自卑,更不甘于自己实力比别人差的雄心,最后,落实到自己具体的行动上,以奋斗证明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

有自卑,就有了改进自己人生的动力。活着,就必须正视和奋斗,不然,人生便难以超越和升华。换一种思路,必然会海阔天空!

上一篇:安徽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下一篇:18岁,我乘绿皮车去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