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2-08-08 01:34:18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摘 要: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相对20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言的。20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内容非常丰富,但主要的、有代表性的成果,还是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形态。这两大理论形态,在当前依然能够感受到它们的历史地位不可动摇,其现实意义依然明晰而深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都可以看作邓小平理论逻辑框架之内的内容。

关键词: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6)06-0008-03

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提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提法非常重要,其含义需要我们加以界定和论证。

一、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展开和具体表现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相对20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言的。要界定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先从20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谈起。

20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这个大范围中把握,内容非常丰富,但主要的、有代表性的成果,还是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形态。按照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界定,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其中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这两大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后而产生的两次飞跃的光辉结晶,它们各自的历史地位都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有明确的说明,因而其历史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今天站在21世纪初期的历史条件下回顾和思考这两大理论形态,依然能够感受到它们的历史地位不可动摇,其现实意义依然明晰而深远。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2000年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同时,它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有全面的论述。2003年,根据“非典”肆虐的警示以及相关社会发展问题,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主要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它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同样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一系列重要内容。2015年,同志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主要回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几个方面全面推进的基本问题,它同时包括同志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和指导原则。

从内容上看,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展开和具体表现。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内涵的界定表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之前,邓小平理论一直是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都可以看作邓小平理论逻辑框架之内的内容。

二、20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特点

20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形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的区分是非常明显的: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关于新民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革命的惯性作用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顺势展开。无论其间出现多少曲折,从大的历史节点来看,这些理论都是正确的,因为它的两个重大成果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于中国今天的现实地位和未来的发展进步都是决定性的因素。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还不是系统的,特别是未能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出发思考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何种阶段以及在中国如何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从而预示了新的理论形态的产生。

如何在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担负起总设计师的重任,提出通过改革现行体制并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来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在推进这个伟大事业的过程中,邓小平力排“左”右两个方面的干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命题。这个命题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坚定信念,更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开拓创新的坚强意志。也就是说,邓小平开创的新理论新时代,与的奠基工作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理论中的三大命题,即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分别回答了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或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何种国情下搞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的根本性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贡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光辉的篇章。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的一代共产党人肩上继续推进,相应地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过渡,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要而完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胜利实现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大历史任务之后,在推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出现了脱离中国国情的严重失误,特别是经历十年内乱的“”之后,党的队伍在纯洁性和战斗力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于是有了1985年开始的全党整顿。又随着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事业的迅速推进,党组织和党员个人普遍出现了不适应症状。邓小平交班时在对以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人以及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交待中明确指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于是,世纪之交在全党开展了“三讲”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活动,在活动中,同志开始提出“三个代表”重要命题: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根本要求,实际上是对改革开放的重申和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际上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申和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崭新阐发,由此而必然引申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一贯的提法,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在坚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同时,增加了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内容。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特别是在“”中,又仅仅只提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个方面了。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先锋队的提法又不适应了,于是又恢复和充实了新提法,即增加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的提法。这个变化是根本性的、意义深远的变化,表明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党的队伍、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既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它对所有中国人的根本利益都要代表或体现,这就突出了社会成员的个体地位(包括权利和义务等),使我们的理论分析视角和政策行动视角由阶级转向个人。在这个前提下,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要义,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如果以上叙述在逻辑上成立,那么,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三大理论形态之间,除一脉相承之外,还各具特色:邓小平理论是统揽全局的,在理论形态上层次最高,体系完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侧重于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侧重于社会发展;这后两个理论形态从属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总的来讲,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那么可以讲,邓小平是这篇文章的倡导者,他全面布局且拟出了大纲,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则在此基础上写下了各自精彩的篇章,增添了新的内容;现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又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下去,并且必定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全面总结和理论提升。

三、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趋势

理论来源于实践,伟大的实践必然催生伟大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自邓小平开创以来,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世人难以预料的奇迹。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再提醒全党全国人民,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也意味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会在内容上得到更多的补充,在层次上得到更高的提升。

首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会加快推进步伐,通过这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形式使理论成果越来越丰富;这种理论成果的不断累积,为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性发展准备条件。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公开表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无论这种表述的历史事实如何以及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如何不同,今天把这两个概念完全等同是不科学的。这两个提法都有存在的必要,不应当也不必将二者等同起来,同样不应当也不必去掉其中一个。纵观中国共产党的整个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表现是经常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极为少见的。可以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加以适度总结的成果归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则必须十分慎重,因为它表明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论上的飞跃。说到飞跃,它必须是理论上的全面进步,与前一个飞跃成果在整体上有质的变化和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其阶段性成果也不断涌现,其典型的突出的代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一届党中央近年来在各个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在不断积累理论创新成果,为最终实现马克思中国化逐步准备条件。

其次,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将在与极为丰富的实践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最终实现理论升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摆在第一位;在所列的几个创新中,理论创新摆在第一位。这表明,理论创新既是非常迫切的,也是非常现实的。毕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日益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对中国、对世界的观察判断力以及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我们提出的许多战略构想和基本理念越来越得到国内外舆论的广泛认同,因而在整体上实现理论升华是指日可待的。例如,同志陆续提出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阶段划分、创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倡导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等,这些提法本身都是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层次较高的表述。假以时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逐步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如期达到,这些理论集合起来实现某种思想体系上的整体飞跃,是完全可能的。

Abstract: The Chinese Marxism in the 21th century has differences with the Chinese Marxism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Chinese Marxism in the 20th century is rich in content, but its main, representative achievements are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Deng Xiaoping Theory. We can still feel their unshakable historical status in the current time. Their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re still clear and profound.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e "Three Represent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Layout and many other theories can all be seen as the content within the logical framework of the Deng Xiaoping Theory.

Keywords: 21st century; Marxism; sinicization; development

上一篇:江苏响水农商银行:为供给侧改革提供金融活水 下一篇:被政治化的情感:政治传播中的情感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