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的分寸与智慧

时间:2022-08-08 12:50:55

父爱的分寸与智慧

和母爱相比,父爱显得更加微妙。这是因为父亲没有亲身体会生孩子的过程,不会和母亲一样对孩子有种无条件的、无理由的爱。同样,孩子对父亲的感情也是相对理性的。但是对所有的孩子来说,理性的父爱非常重要,如阳光与植物,若没有父爱的阳光,孩子这株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法生长,无法与外界进行充分的交换与互动,他们将不易融入周围环境,缺乏人际交流的技巧。我是一个父亲,在做父亲的过程中,我个人觉得父亲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孩子做人,或者说是为孩子表演如何“立业”,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分寸有智慧。一般而言,有如下几点:

[1.] 严厉而不镇压

孩子得意忘形时,可能会因为失控而惹祸,此时父亲一定不能真的大发脾气。要知道,惹祸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是暂时性的。大人都有失误的时候,别说孩子了。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表演一下权威性是可取的,但不能苛责和打骂孩子,只要表情严厉些,用审视的目光注视孩子就好。

我儿子期末考试语文成绩98分,因为马虎,一个显然不该写错的字他写错了。他告诉我时,我们一家三口正在吃饭。听到这个消息,我停下了闲聊,沉默了几分钟。沉默中,儿子感觉到了不妙,于是非常老实地吃着饭,不敢再说话。

气氛酿成,我并没有急于说教,因为一个人在不安的时候是很难冷静听取别人意见的;再说,在吃饭时令孩子感到恐惧,他的消化系统可能会出问题。但是适度的沉默本身就有效果――孩子会安静地吃完饭,且比平时吃得干净,然后不等家长开口,就主动去洗碗、漱口。

之后,儿子静静回到自己房间,大声读起了课文,以此取悦我。此时,我的目的已经达到。我一定要装作领情的样子,目光变得柔和起来,点头夸他的课文读得好。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说教,但孩子会从中吸取教训,主动改正错误,以后考试不再马虎。

与此相反的错误做法是:剥夺孩子吃饭的权利,骂他或打他,或命令他站在一边反省。要知道,孩子正在长身体,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都不要破坏其正常的生活习惯,更不能不顾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肆意羞辱他,或呈现出各种负面的情绪,如唉声叹气、摔东西或藐视到不加理睬。同时,也不能把战火引到孩子妈妈的身上,什么“这都是你平时娇惯的结果”或“你怎么把孩子教成这样”,这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过失十分严重,自己导致了家庭战争,从而引发自责和罪恶感,导致出现考试怯场、厌学、抑郁等心理问题。

[2.] 行动而少唠叨

与母亲的唠叨比起来,父亲的唠叨对孩子更具杀伤力。在唠叨的时候,母亲会从生气变成伤心,而一旦伤心,口气就会软下来;而父亲则会越说越气,就像一头咆哮的狮子一样不断地吼叫,很可能还会从动口升级为动手。因此,父亲最好的做法是温和地与孩子交流:先问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父亲如果希望孩子诚实,就要接纳他所有的信息,静静听完,然后分享自己当年有过同样或类似的体验。

[3.] 引导而不指责

我儿子不爱写作业时,我一般会以游戏的方式将他引入学习状态。比如,他学数学时,大脑里加减法混乱得很。我会跟他玩买卖玩具的游戏,付钱与找钱时,我会把加减法放进去,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其兴趣,不仅让他理清了加减法,还增加了他以后买东西的经验。

语文的好坏不在平时作业的多少上,而在日常的积累上。有时我会跟儿子一起分享科普画册,有时候我念他听,有时候他念我听。比如,他对动物感兴趣,我就请他念有关老虎的一段,他边念我边做出惊讶的样子。他看到我的反应,读得更起劲了,平时记不住的字也会记得特别牢。

如果一个父亲常常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你脑袋进水了?”或“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背不下来,将来还能干什么大事?”这些指责好比魔咒,孩子听到不仅会感到羞辱,还会十分“听话”,长大之后真有可能成为自卑之人。

[4.] 绝不打骂孩子

在一个家中,如果“打是亲,骂是爱”成为孩子与家长的互动方式,那么孩子就会接纳这个方式,并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加以执行。

如果孩子错误地认为爱就是打骂,而打骂会带来皮肉之苦和羞辱感,会令人感到恐惧和愤怒,当他长大成人对某人产生好感时,就不会离这个人太近,以免受苦。这就是内心的分裂,孩子将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一个人的内心如果处于分裂状态,那么他不仅无法与团队合作,也不会与他人产生实质性的和谐关系。所以,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我都绝对不会打骂他。

[5.] 再忙也要陪孩子

让老人替自己照看孩子,不能说是错误,但后果往往是孩子适应了老人的生活习惯,而令你苦恼万分。除此之外,孩子还会因为老人的溺爱,变得比较懦弱或过于放纵。

一天晚上,我12点多才到家,第二天上午10点还要去开会。次日醒来,我依然先跟儿子一起洗漱,吃早点,然后让他坐上我的自行车,和我一起出去买菜。当一切完成后,我才出发去开会。虽然比较累,但是我相信天下父亲的内心都明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再累也心甘!

让孩子感到父亲的心里有他,父亲在关注他,是非常有必要的。就算在一起的时间比较短,爸爸也一定要陪着孩子玩耍,在游戏中较量几个回合,让孩子感受一下父爱的力度及保护。这样,儿子才会从中学会做一个男人。而女儿呢?则更不能没有爸爸的拥抱和关注,这会直接影响到她将来怎样选择和判断男友。

怎样做一个好父亲,方法非常多。我觉得做到以上几点,大概就算及格了。优秀的孩子不仅要有先天的良好基因,也离不开后天的阳光。父爱即阳光,要想让孩子不缺钙,就得多晒太阳。

上一篇:30平米的美甲小店,如何年赚30万元 下一篇:触类旁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