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建构主义理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成才

时间:2022-08-08 10:26:04

重视建构主义理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成才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渐渐开始流行,并且对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体系形成了又一次的冲击和改革。而对于初中物理这门工具性、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来说,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讲解知识,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们要重视建构主义理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成才。

一、简介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结果,学生是接受信息的主动者,是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由熟悉的情境中顺应出新的知识和方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身处各种实际的情境中,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激发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师的价值体现在能否激发学生用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一方面促使学生面对问题情境,刺激他们思考,另一方面营造互动,在交流中学会在合作中学习。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事物的各种见解,要着重听一听他们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他们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教师的作用是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二、在物理课堂上的建构主义教学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努力将建构主义的观念灌注在我的课堂上。例如在《运动的描述》一节中,对于速度的概念的建立,我是这样做的:

自学指导:探究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问题思考。播放刘翔奥运会比赛的视频,提问:作为观众的你在比赛过程中是怎样判断出刘翔跑得快的?而当时的裁判员又是根据什么判断刘翔获得了冠军呢?请小组同学相互讨论一下。

总结:作为观众的我们主要是观察谁跑在前面,就认为谁跑得快。也就是“在____内物体通过路程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裁判员是用计时的方法,看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跑得快。也就是“物体通过____的路程,看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应用练习。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开始比赛的时候,乌龟没走几步路,兔子一下子就跑得没影了,兔子觉得自己跑得比小乌龟快,是根据____方法比较的。最后小动物们都说小乌龟获得了第一名,小乌龟跑得快又是用____方法来比较的。

(3)小组讨论。飞人博尔特100米的世界纪录是9.58秒,刘翔110米跨栏的世界纪录是12.88秒,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方案1:可以转化为“相同的运动距离,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进行比较。即求出他们跑1米所用的时间,时间越____说明运动的越快。若用t代表时间,s代表路程,我们比较的结果可以用t/s来描述。这个数值越____说明运动的越快。

方案2:可以转化为“相同的运动时间,比较通过的距离的长短”进行比较。即求出他们1秒的内所通过的距离,距离越____说明运动的越快。若也用t代表时间,s代表路程,我们比较的结果可以用s/t来描述。这个数值越____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讨论: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想采用上述的那种方案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请阐述这样选择的原因。

总结:在物体通过的路程、运动的时间都不相同时,我们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4)自读课本19页至20页“速度”这一标题下的几个自然段的课文后,组内交流后回答问题:①在物理学中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所用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 ;物体消耗相同的时间,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 。②单位换算:8m/s= km/h,72km/h= m/s。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 ,速度公式是:v= 。

(5)阅读课本第21页例题,讨论明确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及注意事项。①小组交流讨论一下:物理计算题与数学计算题在解法上有什么不同的书写要求?②计算:小明春节的时候坐父亲的小轿车上姥姥家拜年,走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了一个路标,写着距大连还有230千米,又过了45分钟后看到了一个新的路标上写着距大连还有150千米,请计算一下当时的车速。

总结:在这一知识点的建构上,我提供的信息是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情境――赛跑,使学生把提供的刺激同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掌握了两种比较方法,实现了平衡。当提出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时,比较运动快慢时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而后又用原有的知识找到了新的解决办法,产生了新的知识的“增长点”,实现并找到了新的平衡。并且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合作性以及探究性。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一个引领者。总之,作为一名新型的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地尝试新的教学策略,用建构主义的观念来充实教学,但不能生搬硬套,要在不同的课节、不同的环境中灵活运用。而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改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建构的过程,能培养学生成才。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十一初级中学)

上一篇:成才视域下幼儿绘本阅读中的不足与对策 下一篇:明确目标 多措并举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