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人的健康观

时间:2022-08-08 09:35:30

习武人的健康观

当今,习武增进健康这一事实已被国人乃至世界人民所接受。从事武术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可以当作某些疾病医疗的辅助手段,这样的观点国人的认识是统一的。而习武人得了病是否应该请医生诊治?在武术界长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有练武术可以医百病、真正练武的人可以百病不生、有了病也不用去医院的错误认识,所以,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因如此人们需要研究点健康长寿的科学方法,而中老年人选择武术项目锻炼身体,特别是太极拳运动不失为最佳的锻炼选择之一,长期从事可以调整身心、增进健康,可以少得病、少吃药。但是,一旦有病则必须及时请医生诊治。

过去有相当一批老拳师们错误地认为“习武治百病”、“习武病不生”、“练功夫之人不进药铺”、“练功夫的人吃药丢人”,于是,认为只要坚持练功就可以将病练好。不可否认,有些小病通过身体锻炼、调理,可以不治而愈,但是有些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许多武林拳师们就是吃了这个亏,后悔莫及。这种错误思想随着武术的流传,在群众性武术活动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武术工作者,我们有义务纠正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使群众性武术活动朝着科学健身方向发展。

一、习武人要重视健康。中华武术是国粹,是健身强体的好方法,从事武术锻炼要和医务监督相结合,要定期检查身体,尤其中老年人要经常掌握自己的体温、血压、心率,要根据身体情况确定运动量,要注意锻炼后的疲劳恢复情况、食欲、睡眠是否正常。发现异常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二、习武人要正确对待健康。有些习武人有病不去医院,认为“活动活动就好了”,意思是打打拳、练练功、出点汗就会恢复,殊不知这样做加重了身体的疲劳,免疫力下降,最终的结果是加重了病情,贻误了诊治时机,延长了疾病治愈的时间。

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有病去医院就医,习武人患病说明不了技术高低、功夫深浅,要知道任何人患病都是正常的,习武人更应勇于面对。

三、参加武术锻炼贵在坚持,更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尤其中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来确定是选择太极拳还是长拳、是选择形意拳还是八极拳、选择太极拳中的杨氏还是陈氏、每天练多长时间、是早晨练还是上午练、是室外练还是室内练等等,每个人的锻炼都应有针对性。要与锻炼身体的目的相统一。

多年习武且有相当阅历的中老年人,也不必丢弃以往拳艺,可以采取“快功慢练”、“硬功软练”的方法继续你的习武生涯。

四、武术比赛重在参与。从事群众性武术活动,时间久了必定会碰到比赛的事。这些比赛与奥运会、亚运会、国内重大比赛不同,正规比赛运动员必须参加,要顽强拼搏,升国旗、拿金牌,为国争光。而我们中老年的群众性赛事,主要目的是活跃文化生活、交流经验、增进友谊、推动发展。当然,称做比赛就会有名次,取得好名次固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参与。否则,为了名次、为了分数而争吵、生气、闹不团结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凡参加比赛的中老年运动员都一定要怀着“重在参与”、“君子无所争”、“胜负一笑二欢”的乐观态度,这才是我们中老年人应树立的正确比赛观。

一些患心血管病较重的人,最好不参加比赛,只是到大会参观。因为参加任何比赛,不论从精神上、心理上都会产生压力,赛前难免休息不好,出现临场紧张,其结果是上场前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加上比赛较平时更加认真、卖力的演练,会使心脏负担更大,心跳更快,血压更高,对身体造成损害。所以,老年人参加比赛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健全的组织措施。

五、科学习武是栽培健康的土壤。因此在从事锻炼的同时,要选择好的环境,好的场地,要有好的起居和饮食习惯,合适的锻炼时间、好的心情。

认真过好每一天,生命质量就是第一流的。总之,坚持习武健身,有病及时医治,您必定健康长寿、精神愉快!

上一篇:站桩动静谈 下一篇:一日断食健身防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