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大家谈

时间:2022-08-08 09:17:39

“农超对接”已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什么新名词。它减少了流通环节,农产品安全也更有保障,使消费者、农户、超市都从中受益。从2007年实行农超对接以来,参与对接的超市从9家发展到2000多家,合作社也由2家跃至15000家左右。然而,随着农超对接规模的壮大,农产品标准化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农户和超市都普遍反映,农产品标准化问题成为摆在他们面前最难的一道考题。

超市:保质保量最重要

河南大张实业有限公司蔬菜部经理田继宏:我们在收菜的时候发现菜农的商品意识不高,很多蔬菜收上来都不合要求。农户在农产品质量和包装等方面的疏忽不仅让农户自己吃亏,也给超市的销售过程带来困难。

合作社通常将农产品一股脑儿地卖给超市,而忽略了分类和包装等其它环节。比如沙糖橘的收购,重量为2.8斤/箱到4.8斤/箱的中个沙糖橘在河南等地好卖一些,所以价钱也要比小个和大个的高。农户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大的小的,好的赖的,只按一个价钱卖给超市,而且也不讲究卖相。超市在收购之后,还得专门花功夫对沙糖橘进行分类,适合在超市销售的放超市,超市卖不了的拿到批发市场零售。

该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8月,现有合作农户2250户,主要种植辣椒、青皮冬瓜、西瓜和香蕉等无公害蔬菜水果。

琼海新春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吴先生:我们也想达到标准,但我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合作社:突破瓶颈有难度

虽然合作社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标准化的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运输条件达不到,很难实现与其它省市的超市对接,所以只能限于和距离较近的省内超市展开农超对接。

另一家合作社的负责人:农户对超市提出的需要有条码、商标等一些包装要求也难以适应。而且,有的合作社的成员有几千户,很难保证所有的农户都按照标准生产。

农民:农超对接让农民种菜有方向

河南省新野县宛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刘洪瑞:按照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种植、运输、市场等各个环节是各自分开的,农民往往看到什么挣钱就一窝蜂而上,纷纷种植。然而,种植的人多了就会导致市场供需不平衡,价格也会随之下跌,甚至还可能出现滞销,造成菜贱伤农。农超对接后,农民种菜比以前更有目标了,且种出来的菜可以按照签约时的意向供应给超市。

辽宁大连金州大樱桃农超对接基地种植户裴婉妮:我们基地是沃尔玛超市的农产品供应地之一,自加入沃尔玛农超对接项目之后,沃尔玛组织的各种农业培训及专家指导提高了我们的种植技术,所种植的有机大樱桃受到超市顾客的欢迎。

专家:对接之初重投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农超对接最主要的挑战是传统的小规模农户所具有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意识与现代化零售业的产品标准之间的矛盾。合作社提供的农产品不合格率如果在3%以内,超市普遍可以接受,但如果不合格率在4%-10%,那么就会发生退货现象,当不合格率超出10%,大多超市将会选择拒收。如果有一车货被拒收,很可能导致一个农户全年的利润泡汤,这一年就白干了。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目前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还很低,广大农民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法适应和满足超市现代化的采购标准。农超对接亟待提高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包装化。另外,在冷链物流方面,我国现有的设施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导致特别是叶类蔬菜的长距离运输仍是个难题。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上一篇:努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 下一篇: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