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卑 让幸福的阳光照耀孩子成长的足迹

时间:2022-08-08 07:53:48

走出自卑 让幸福的阳光照耀孩子成长的足迹

摘 要:要让每个孩子跌倒了,还会再爬起来,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一步步靠近胜利。对自卑的科学认识有利于我们更科学的开展工作。

关键词:走出自卑;成长;幸福的阳光

“世上不会有两片一样的叶子,更不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面对学生差异,我们从关爱起步,在师爱的浸润中沟通交流,让爱点亮每个孩子的心。

一、小学生自卑行为的表现

小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掩饰内在的自卑感。从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将自卑行为分成四种表现:

表现一:退缩

对付自卑最常见的方式是完全的投降。他接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然后被迫保护受创的自我,以免受到更多的伤害。因此,他缩回沉默和孤寂的壳中,决定不再主动跟人交谈,不参加比赛、被侮辱时甚至不为自己的尊严辩护。我们总能在每个班找到几个这样的孩子,他们安静地坐在位子上,眼睛却看着地上。因为他不会干扰别人,很配合老师。

表现二:反击

当消极的退缩无法减轻自卑的痛苦时,很可能会突然爆发出攻击性的行为。如:常常无缘无故的破坏公物。没人的时候在桌子、墙上乱划,甚至偷偷的把与自己有意见同学书本藏起来或撕破。

表现三:当丑角

另外一种对付自卑感的方式是不管什么事,都用开玩笑来解决,这种“小丑型”的学生把自我怀疑深埋心里。这些擅长搞笑的人通常是男孩子。他们往往有阅读上的困难、学业上的问题,他们使出各种本领,只为博得大家一笑。

表现四:逃避现实

表现在不思上进,对老师、同学的激励和批评都没有太大的心理反应。与外界缺乏交流,沉醉于自我的幻想中,生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拒绝与外界交流。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上课走神,不合群。回到家里常关上房门,沉浸在电视或虚拟的网络游戏中,甚至为了逃避现实而染上毒瘾。

二、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危害

(一)影响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长期的自卑会产生生理方面的变化,自卑者的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的状态,如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减退、食欲不振、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等。

(二)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自卑心理从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开始,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告终。其过程中经常见一些不良的情绪(如悲伤、恐惧等),长此以往,就会使人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三)影响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为认识能力欠缺使人不能正确对待问题,所以自卑的小学生很难与人相处,往往受到小朋友的排斥,越受到排斥就越觉得是自己有问题,从而远远的离开伙伴们,长此以往,就形成恶性循环。

三、让孩子走出自卑的办法

(一)鼓励适当竞争,加快进步

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动机的活动形式。在这种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与他人展开较量。竞争可以加快进步的脚步,班级中鼓励适当的竞争意识。班级中的竞争一般分为学习成绩方面的竞争与荣誉取得方面的竞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中确立好适合作为竞争对象的同学,以此作为激励自身努力的动力。当然,竞争目标只能用于学习上的比较,在正常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决不能做出损人利已之事。如我现在所担任的班级中的副班长一直视班长为竞争对手,在学习上她首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及学习任务;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她尽心尽力,贴心细致;她与班长共同协作,将整个班级,在老师的引导下,管理的井井有条。虽然班长是她的竞争对手,但她只是把班长作为激励自己不松懈,不气馁的精神动力,以此让自己不断的去学习,去钻研,去探究使自己变得更为优秀。

(二)提倡文明礼貌,谦和互让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当代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源地, 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高尚情操的摇篮。在我们班级的日常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必不可少。有些话题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总是在班级中频繁出现,挥之不去,“文明礼貌,谦和互让”这八个词学生基本都理解意思,也都知道这个道理,就是在实际行动时,并不照做。如,下课奔跑着去厕所,饮水机旁随意插队喝水,中午用餐时争先恐后挑大一些的水果等等。回过头来细细回想,其实我们老师和家长,作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很多时候并没做好榜样作用,电视新闻中经常出现乘客争相挤公交的情况;火车站每年春运排队买票时总会发生口水战,甚至动武。这些举动在无形中都会成为学生自己处事时评判对错的参照。

成长过程中自卑的存在,并教师教师的鼓励和激励带自卑的孩子走出自卑的世界。更过的时候我们要充分的分析孩子,观察到他们自卑的真正原因,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都需要教师认真的分析,并因材施教,但所有改变都离不开教师的循循善诱和教师爱的引领,加上教师智慧的教育,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沐浴在阳光下,成长的希望里。

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在没改孩子的身旁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心愿,在与孩子们朝夕相伴的过程中,我们会用爱引领学生,用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的激情,用教师的热情带动学生的热情,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并逐渐改变。

上一篇:航天飞机那些事儿 下一篇:基于学生发展的《辅导员工作手册》设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