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行前教育关,促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培养

时间:2022-08-08 06:47:10

把好行前教育关,促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培养

【摘 要】在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日益紧密,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国内高校中的在读大学生也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出国交流机会。本文从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培养视角出发,从对外交流的行前教育环节为切入点,探讨了有助于对外交流大学生管理的有效工作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对外交流;卓越人才;行前教育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loser relationship and the increasing flow of talent in academic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more and more students have chances to learn aboard.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iscusses from the point of the before education, then mentions some ways to work of the administration for exchange students.

【Key Words】Exchange Abroad Outstanding talent Education before Going

引言

在高等教育进一步普及的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正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济大学近年来立足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也作为不可或缺的目标素质之一。同济大学已先后与德国、奥地利、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法国、以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企业)签署了138项校际协议(包括签署意向书和重新更改协议),向在校学生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当下对外交流项目呈现出形式多样、参与人数众多、停留地点分散、集中管理困难的特点,如何才能确保大学生在对外交流期间充分利用宝贵的机会拓宽国际视野,在学习质量、生活品质、心理思想状态和人身财产安全方面均有所保证。这是我们在管理中打开思路,进行管理创新的推动力。在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只有在项目前期切实有效的把好行前教育关,才能够做好对外交流项目的管理工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培养作出保障。

1、把好行前教育关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生的年龄段基本上集中在80后与90后之间,往往体现出个性鲜明、缺乏出国独立生活经验、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共性特质。当他们参与到对外交流项目中时,在完全陌生的国外环境中这些特质将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引出意想不到的情况。对于孤身在外进行交流学习的大学生,他们在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危及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危机方面,往往缺乏家长及老师的及时指导与帮助,常常需要独立面对和处理紧急情况。通过行前教育环节对大学生的危机处理知识进行强调,强化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意识的避免突发事件的产生并能够在危机发生时有效的进行自救与求援。

此外,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朝气蓬勃的大学生难免会接触到一些国外意识形态与思潮的影响,通过行前教育树立大学生社会主意核心价值观,确立意识形态上的判断准绳,避免受不良思潮的侵蚀等方面都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2、把好行前教育关的工作途径

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力,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国际合作交流中,做为人员的派出方在行前教育中,诸如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科研实践等方面自然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结合当前对外交流发展现状,我们应更加将工作途径的重心关注到重视思想教育、倡导多方协作、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术诚信素养等方面,以适应发展的形势需要。

2.1 重视思想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卓越人才

行前教育中的思想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生活,一定要对社会的发展负责,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国家社会更加美好,使自己越发卓越。

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旨在促使大学生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国外一些不良思想和思潮的侵蚀与拉拢。在国际交流过程中,走出国门的大学生其言行举止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祖国,代表着中华儿女的形象,因此行前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旨在展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适应各国法律规范和社会环境,避免因为公民道德层面的一时疏忽招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如践踏草坪,随意涂鸦,乱扔垃圾等“不拘小节”的行为不仅在国内不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在国外更容易招致严厉的处罚,以致影响交流项目顺利正常开展并产生更为恶劣的影响。

2.2 倡导多方协作,“全员育人”培养卓越人才

对外交流项目的学生从选拔到派出,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外事活动。其中牵涉到院系的学生管理部门、外事部门、教务部门等诸多方面;牵涉到信息,选拔,派出等多个管理环节;牵涉到利用各种教育载体进行宣传引导。学生管理部门通过选拔,挑选出最终入围项目的学生。外事部门通过签署项目协议,确定项目的实质内容。教育部门为参与项目的学生保留学籍并讨论学分互认事宜。在行前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提倡“全员育人”的理念,将这几方面的资源协力组织,各个方面都有对即将踏上海外旅途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责任,一方面体现出对于项目本身的重视,另一方面能够在三者间搭建的平台上更好的为学生解决问题。同时采用“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通过家庭,社会及学生本身的交流与沟通使得整个行前教育形成一个多方参与多方协作的管理体系。

2.3 提升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潜在危机

在国内受到父母、老师关心爱护的大学生们一旦到了国外的陌生环境,同时又有着许多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意味着潜在危机的爆发概率大大增加了。在行前教育中必须向大学生明确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提倡应先适应陌生的环境再考虑诸如实地考察,出游等计划。在国外期间建议尽量以团队的方式展开各项活动,保护自身人身与财产安全,避免与他人发生纠纷,提倡大学生在出国前购买保险以确保自身的利益。面对突发事件时,大学生在国内时可以在院系相关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将伤害减至最小,而在国外由于语言文化上的沟通障碍及距离所造成的即时沟通的不便,使得大学生更易卷入突发事件之中。因此,在行前教育中必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力图将突发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应向大学生普及常用的自我保护知识及我国大使馆,当地学联的相关信息,以便不时之需。

2.4 提高学术诚信素养,培育创新型卓越人才

在行前教育中强化学术诚信教育内容,提高学术诚信素养,有利于交流项目学术研究的顺利开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大学生在一些论文写作及实验中不经意的引用、摘录且未经标注来源的做法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很可能会造成学术不端,给自身的学术生涯带来严重的后果。国际交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课题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卓越人才。只有在行前教育的环节使参与者重视学术诚信素养的积累与学术道德的培养,才能使他们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自觉提升原创动力,原创热情,勇敢的追求真理。

3、把好行前教育关的工作方法

有效的工作途径配上优良的工作方法才能够产生良好的工作效果,在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归纳了以下四点工作方法以供参考。

3.1 推进项目负责人制度

海外交流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是项目顺利开展的直接负责人,对于项目的质量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行前教育环节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使项目负责人能够及时了解团队成员的情况与思想状态。因此在行前教育阶段应该让项目负责人与参加项目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在了解参与学生情况的同时也能够传达项目的各项信息与要求、安排。通过项目负责人的衔接与联络,对在海外的团队进行交流,对于学习生活、思想状态等方面进行有效的一对一指导。

3.2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在行前教育环节,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同志的先进性,挖掘并形成有凝聚力的组织核心。通过项目团队中在行前教育阶段形成的党员团队在交流期间带动整个团队的生活学习,抓重点顾全局,以党员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标杆,高标准要求自我,带动整个集体的发展,确保成员们的共同发展,进一步促成对外交流学生的共同发展与团队的高效运转。

3.3 建立QQ群、MSN、校内BBS等即时沟通渠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沟通渠道的建立是在长距离对外交流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行前教育环节,又是建立即时沟通渠道的重要契机,保证了出国后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消除因距离,时差等所造成的沟通壁垒,使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够即时传递至国内,便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通过即时沟通渠道的建立,往往能够预防和化解很多潜在的问题。

3.4 设立团队联系人制度

针对距离远、沟通不便等现实困难,在建立即时沟通渠道的基础上,在行前教育中还应在团队中确立1-2名主要联系人。主要联系人负责在交流期间代表整个团队与相关的项目负责老师进行点对点的沟通联络,以海外周记、视频会议等形式,促成国内外的师生互动,确保交流项目的有序进行。

4、结语

大学生的对外交流机会日益增多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卓越人才培养的有效渠道,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幸运儿获得对外交流的机会。把好行前教育关,作为对外交流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只有努力寻求其有效工作途径,才能够为对外交流项目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保证对外交流项目的顺利开展,对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培养进一份力。

参考文献:

[1]何小英.试论加强出国交流学生行前教育的有效途径.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2]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扬州大学学报.2003(07)

[3]王民忠 石新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初探.思想教育研究.2005(06)

[4]邓国林.论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苏州大学学报.2005(05)

上一篇: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监理 下一篇:GPS在防波堤施工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