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多磨砺,来年春色倍还人

时间:2022-08-08 06:39:17

2012来,湖北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课内比较学”活动,我们长阳县也不例外,数千儿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全员实施岗位大练兵。课内比教学,为我们搭建了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场所,构建了教师能力展示的新平台,加强了教师之间业务交流和切磋;课内比教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方式的再次变革,教学理念再次更新,学法指导再次创新的缕缕气息;课内比教学,是更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寻求教学高效率的新舞台。

我一直任教初中数学,2012年因工作需要,任教小学三年级数学,自认为在初中任教毕业班多年,有十几年从事数学研修组长及课题组长的经历,再加上我也有过小学复式教学的经历和从教经验,专业方面应没有问题吧?事实却不尽然。现在的孩子受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力品质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作为任教者假如不能与时俱进,研究教学中的诸多变量,一切按经验办事,很容易导致工作被动。

在校内比教学大比武中,我被推荐参加镇级小学数学教学比武,我抽签的教学内容是《分桃子》。一开始,我认真研究教材,针对素材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程序,结合参考的评价建议和综合网络资源,很快拿出了教学设计,并制作了PPT课件,在数学研修组的全员参与下实施了我的第一堂“磨课”活动,一节课下来,我当即打了退堂鼓,这个内容难教。后来,全体教师纷纷为我献计献策,但是,第一次尝试用竖式计算,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有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借用书中的图及课件演示,并利用小棍棒一步一步揭示算理。

带着本校全体教师的建议和磨课经验,我参加了镇数学课内比教学活动,可却没有完成我设计的教学内容,只能草草收场。竞赛中我虽然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是大练兵还是收到了预期效果,课内比教学活动对我的提高很大。

一、勤反思

教师应该放开手脚,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的状态出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应用。

教师应把每节课值得记录的“闪光点”汇集成火花。在“说”“讲”“观”“议”中,注重创新,提高自己的研修能力。

数学教师也应该有丰富的语言能力。幽默风趣、歇后语等不断穿插课间,肯定能够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我尝试让学生喜欢我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学有收获。

二、贵“得法”

教学大比武活动的开展,让我感悟到我们的教学不能被教参、被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所左右,教师要研究教参,但绝不能为教参所困,要大胆地改组教材。

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生存性课程。有些课,教参建议一课时完成的内容,实施起来,可能半节课都不用;有些课,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因其难度、衔接程度等方面的影响,或许要三节课甚至更多的课时才能完成,这完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决定。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更倾向于关注学生掌握的状况,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性课程。

备课,不能被检查所左右,要备实效性素材、备学生、备学法等。回顾过去,我备过详案――把上课要说的每句话都写出来,像写剧本似的,很好笑。过去,我按照学校设计的备课模式,过于注重项目齐全,机械似的从教。而如今,我着重考虑如何轻车熟路地驾驭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归纳、发现、应用……真是很惊讶,以前,我总是仰慕教学大师们的手笔,把学生锻造的出神入化,把课堂雕刻得诗情画意富有境界,如今,我的课堂似乎也有了点儿味道。

三、练在“巧”

身处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不应一味儿地追求课堂的容量,而应该研究“如何练得少?”“如何用时少?”“学生学习效率高”。在说到练习多少合适的时候,理论上大家都知道,一个知识点的形成需要两三道题就可以了。但是,做起来,往往就陷入了题海的局面。

我们感觉到改革考试评价是多么关键。试卷往往要求学生有“熟练程度”,我们都知道,熟练工是练出来的。我们每设计一份试卷,总是站在我们的高度,认为很简单,屡屡还有预期,但是学生的成绩却屡屡让我们大跌眼镜。尤其是选拔性考试,大纲的要求是掌握,掌握要求“熟练度”多高呢?我认为,掌握是没有熟练程度要求的。

四、课在“精”

每个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数学设计自认为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但是,我们的教学设计往往一经过学生的检验,便会发觉诸多不足。做学结合没有固定的模式,还课堂的精彩,全在于师生的互动。首先,课堂能不能吸引学生、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关键;再是问题的提出,是否贴近学生实际,能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研究思考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素。赛课,课前准备特别充分,我精心设计了课堂提问、教学板书。面对学生的回答,如果不理想不称心,我会在不经意间直接请另一名学生回答,直到得到我想要的答案方才罢休。结果可想而知,一节课下来问题较多,如问题讨论不够深刻,评价不到位,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我觉得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大胆地尝试、猜想、探索,不应企图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或形成同样的思维层次、模式和习惯。要做到抓住教材,研究教材,活用教材,要用最合适的方式去教导学生,引导学生走最适合自己的路。

(作者单位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都镇湾镇宝塔小学)

上一篇:浅谈井下作业监督区块管理 下一篇:油田低压配电系统中线路接地故障的电击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