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分析

时间:2022-08-08 06:12:44

莫扎特《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分析

摘 要:《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较之他的前两部协奏曲在规模与风格上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本文通过对莫扎特这首协奏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旋律进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释了莫扎特在器乐协奏曲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莫扎特;《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分析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79-02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791年)一生共完成七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三部作品最为突出,深受人们喜爱。《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亦称“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创作于1775年。这部作品较前两部有了新的发展,协奏曲规模变化,技术手段更为精湛、细腻,在表现风格上也有较大的改变,受到人们的关注。全曲由古典器乐曲的“快-慢-快”三乐章构成,而第一乐章为带有古典时期典型的“双呈示部”奏鸣曲式结构,主调G大调,4/4拍子,Allegro快板。本文主要就这首协奏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进行展开性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第一呈示部

主部(1—10小节),由a、b(4+6)两个非方正型乐句构成,开放型结构。a句(1—4小节)前三小节明显的f、p力度三次出现,使乐队以强烈的强弱对比在G大调主和弦上全奏出这首协奏曲第一主题(谱例一),支撑于整个快板乐章。第一主题,改编自莫扎特同年首演,自己创作的音乐剧《牧羊人之王》第三首咏叹调中的管弦乐队。b句(5—10小节)于G大调属和弦进行陈述,旋律主要以级近上下行双音进行为主,伴奏声部为同音反复八度及切分节奏进行,于第10小节G大调属和弦结束于主部。

谱例一:

连接部(11—18小节),不分乐句乐段,开放型结构。采用新材料,于主调G大调进行陈述,和声以G大调主属和弦为主,伴有下属和弦进行,最后于18小节结束于G大调属和弦半终止。

副部(18—26小节),由4+4两个方正型乐句构成,收拢性结构。18小节后两拍力度P的出现、以及小提琴声部伴有升C前倚音D音的出现,引出由双簧管、圆号以主调弱奏主题感很强的新材料,曲子进入呈示部副部,第二主题旋律于19小节开始出现(谱例二),小提琴声部四个均分十六分音符伴奏音型,与双簧管、圆号组成的声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26小节G大调完全终止结束副部。

谱例二:

结束部(26—37小节),由4+7非方正型乐句构成,开放型结构。26小节开始出现大量强弱对比,连续七小节f、p力度进行,可以看出莫扎特整个作品中,采用了大量乐队强烈对比来表现音乐中的不同情绪。35小节处,fp、f力度出现,乐队声部采用连续下行二度及属音反复,结束第一呈示部,于38小节引出小提琴独奏与乐队协奏的第二呈示部。

二、第二呈示部

主部(38—50小节),由a1、b1两个乐句构成,收拢性结构。a1句独奏小提琴变化重复第一主题,(谱例三)乐队声部与主奏小提琴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式的表现手法。b1句为第一呈示部主部b句的变化重复,和声在主调G大调进行陈述,以主属和弦为主。48小节处,乐队全奏出现,独奏小提琴两个半小节空拍后,主部在G大调完全终止结束。

谱例三:

连接部(51—73小节),主调G大调进行陈述。乐队声部均分八分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弱起,小提琴独奏声部主要以级近上下行为主,形成声部间对话式的表现手法。56小节处升C变化音出现、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还原,意识着曲子将转入主调属关系调D大调,以D大调主属与下属和弦为主。连接部作用是使曲子顺利由主部过渡到副部,第二呈示部中的连接部较第一呈示部较长,出现新的材料,主奏与独奏声部以问答的方式出现,使旋律表现十分生动。73小节处,独奏小提琴声部的级近上下行、以及乐队声部四分音符的双音上行进行,引出副部第二主题。

副部(74—81小节),由4+4方正型乐句构成,收拢性结构,在主调属关系调D调上进行陈述。74小节处,第二主题材料由双簧管与圆号先于独奏小提琴声部第一次奏出,并在两小节后由独奏小提琴声部第二次奏出。第78小节为小提琴独奏连续上行二度进行,79小节开始伴有乐队伴奏,同音环绕与上行二度音阶的小提琴独奏旋律进行。81小节独奏小提琴声部结束于D大调主音,乐队声部以主和弦完全终止结束副部。

结束部(81—93小节),不分乐句乐段,收拢性结构。采用新材料,与第一呈示部中的结束部相同,出现大量强弱对比,连续八小节f、p力度进行,和声以主属交替为主,两个十六分音符加四个均分跳音加后附点组成的节奏型反复了三次,第一次是以D音开始,第二次于83小节低八度反复进行,第三次反复时节奏型出现在小提琴独奏声部,加上fp的力度对比,旋律显得十分轻松而活泼。93小节独奏小提琴声部E装饰音及乐队声部的均分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进行,于D大调完全终止结束第二呈示部,曲子进入展开部。

三、展开部

引入部分(94—105小节),不分乐句乐段,开放型结构。乐队全奏开始,D大调主属和弦为主进行,采用大量下属四级和弦原位及转位进行。于100小节完全终止后出现一个小连接,104小节处,出现降b音,曲子色彩发生变化,转成小调色彩。G音、bB音、D音为d小调的四级原位和弦,因此曲子转到d小调进行陈述,于d小调半终止结束引入部分,进入展开部中心部分。

中心部分(106—150小节),d小调开始。中心部分为展开部的核心,其规模较大。106小节独奏小提琴出现新旋律,乐队声部中双簧管声部出现呈示部中连接部所用音型。小提琴出现的新旋律贯穿于整个中心部分,新的旋律于独奏小提琴声部在第106小节、111小节、136小节三次变化出现,在乐队声部于125小节、132小节的以b音、a音开始的下行二度音两次出现,一共五次出现这个新旋律,声部进行中贯穿着级近上下行等音型。中心部分伴有大量转调,以d小调主属、下属和弦为主,伴有属变和弦,121小节为重属变和弦到属和弦的离调进行,随后127小节出现升D音,使曲子转到e小调,129小节为e小调V7/VII—VII的离调进行,使曲子更具色彩性。132小节降B音与升C音的出现,预示曲子又转回d小调。135小节开始,还原F音及各种临时变音记号出现,预示着此处转到C大调,曲子赋予大调色彩,146小节开始升D音出现,曲子转回D大调,于150小节结束于D大调完全终止。结束了展开部的中心部分。

上一篇:浅谈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迁移现象及... 下一篇:舞蹈教学与钢琴伴奏关系的研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