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框架理论视角下的推拉事件及其变式

时间:2022-08-08 05:31:55

概念框架理论视角下的推拉事件及其变式

摘 要:Levin在研究各类动词及其变式对应关系方面已获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其中仍有不足。采用概念框架理论,通过分析推拉事件英语小句的基本概念结构来具体说明概念过程对推拉事件的表述方式以及不同变式,从而发现该类动词分类的欠妥之处,并提出修正意见将推拉施力动词分类进一步细化。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广告;谐音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223-02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表示“推/拉”之义的施力类动词,基本语义是施事通过身体部位把力量作用于受事上的行为过程,如现代英语中的push, pull, press, heave, thrust等,现代汉语中的推、拉、拽、搡等。Levin Beth在English Verb Classes and Alternation一书中,将英语中的该类动词化为一组称为“推/拉”施力动词。本文从认知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首先以“推拉”事件及其小句为例具体说明概念过程对“推拉”事件的表述方式,然后通过分析该事件一系列小句及其不同变式发现,Levin对该类动词的分类存在不足之处,缺乏一定精度。笔者以概念框架理论为主要理论来源,试图通过分析“推拉”事件小句的基本概念结构将Levin对“推拉”施力动词的分类进一步细化。

一、“推拉”事件概念过程的内部结构

概念过程(conceptual process),表示基本小句的核心概念语义,它和词汇语法结构(lexico-grammar)构成小句的语义―语法体现关系(程琪龙,2006)。概念过程表述为基本概念结构。许多复杂的概念过程由多个基本概念结构拼接而成。这一数量虽然庞大,但构成概念过程的概念结构类型只有三个:空间概念结构、动作概念结构、致使概念结构(程琪龙,2011:144-147)。三类基本结构反映了人类认识外部世界,并用言语表达的最基本的方式。本文以“推拉”事件及其英语小句为例,具体说明概念过程对“推拉”事件的表述方式。

人们所视的“推拉”事件最核心的内容涉及“推拉”的动作者和动作对象,这些参与者构成“推拉”的动作概念结构:

Nora pushed the chair.

动作者+ 动作+ 对象

根据经验知识,动作对象可因受“推拉”动作的影响而有状态、方位和领属的变化。受影响的实体为致使对象,变化后的状态是“终状”,变化后的方位是“终位”,变化后的领属是“终属”。另外“推拉”动作还可以涉及动作的方向,表示动作方向的参与者称作“终向”。 “推拉”事件框架表述了该事件的各种变式共享的、与感知运动连通的概念框架。认知操作过程中,所有的推拉小句半激活事件框架的共享部分(程琪龙,乔玉巧,2010)。

二、“推拉”事件概念内容的细化

从语言系统出发,小句表达的概念语义称为情状,相当于英语中的situation。情状可以细分为两个小类:事件(event)和性状(state and property)。表述事件和性状的概念框架分别称作事件框架和性状框架(程琪龙,2011)。动作是事件的一部分,那么推拉动作就是推拉事件的一部分。动作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动词,事件则可识解组构为不同变式,体现为不同的词汇语法结构。推拉动作体现为不同的推拉动词如pull,thrust,yank等等,推拉事件则体现为不同的词汇语法结构。本文主要研究动作者为主语的英语变式,得出推拉事件英语可以有以下六种变式:终状式:She pulled the door open;终位式:Betty pushed her son to the bed;途径式: They pulled their prey through the forest;终向式:Tony pushed the chair away from him;终属式: He pushed the rubber to me;反作用式: He pushed himself against the crowd.

其中后六种变式有着相同的语法结构“名―动―名―介”,但它们的介词短语中的介词不同,不同的介词表达不同的概念语义,这些不同变式的特异性概念语义是上述概括性事件的细化(程琪龙,乔玉巧,2010)。根据经验知识,终状式、终向式以及终位式分别代表客体受到推拉作用力后呈现出的状态、方向和位置变化,在此不多做赘述。有关于终属式,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介词的选用稍作说明。在“He pushed the rubber to me.”一句中,介词虽然使用to,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其视作带有方向性含义的介词,但笔者认为,在推拉事件中,结合一定的语义环境,to不仅仅只代表方向性含义。以上小句用汉语解释为:“他把橡皮仍给了我”,也就是说此处的to与汉语中的“给”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我们将以上小句归为终属式。在空间概念中,物体受力时往往按照“原―途―终“的路径移动,在推拉事件小句中,我们单凭有限语义难以推测出“原”或“终”,或者可以说该事件小句仅仅想要强调“途径”的概念,即为推拉事件概念框架中的“途径式”。而反作用式则表现出在推拉事件动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该动作的力度,而在致使过程中则导致致使者受到的影响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三、“推拉”施力类动词及其准入条件

如果一组动词准入相同的一组变式,那么这组动词归入相同的动词类。由于动词表达的语义和变式的语义有连贯性,那么准入相同变式的动词的概念语义应有一定的相似性。所谓的语义相似性可以表现为动词语义特征的相似性,也可以体现为同类动词概念语义的连通性。当然,动词的有些语义特征具有一定特异性,它的存在与否将对确定动词能否准入相关变式起关键作用。动词和变式的研究就是通过动词与其准入变式之间的关系,探究准入一组变式的所有动词及其特异性语义特征(程琪龙,乔玉巧,2010)。

Levin基于语料库,采用词汇语义学理论模式对动词类型及其变式的对应关系做了比较全的研究。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推拉施力类的一组共十个动词,分别为:draw, heave, jerk, press, pull, push, shove, thrust, tug, yank,这些动词参与的相关实验语料成句与否基于语料库、字典及母语习惯进行判断,既查不到母语、判断又不成立的则判定此动词不准入该变式,由此笔者发现第12类动词即推拉施力类动词并非都能准入上文提及的推拉事件所有的典型变式,从而区分出同为推拉施力类动词并且语义成分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但一些较少准入以上典型变式的动词处于该类别的边缘,而能够准入以上所有推拉事件变式的动词则为典型的推拉施力类动词。因此上述动词的变式准入情况归纳为如下表格:

由表一可以看出,Levin的推拉施力动词小组并非都能准入所有的推拉事件的典型变式,根据半数淘汰原则,笔者认为能够准入四种变式的动词为典型推拉类动词,其余带有一定的边缘性。因此,heave,yank,jerk均为非典型的推拉类动词,虽然它们都分别含有“拉”的含义,但仅仅语义特征无法决定它们在此类事件中的典型性。另外,Levin在书中提及,推拉施力类的动词与第十类动词中的carry搬运小类具有一定程度的互通性,表现为某些动词同时属于该两类动词,例如:pull,push,heave,shove,tug等。

基于对carry搬运小类小句的不同词汇语法结构分析,共得出终向、终位、途径、方式四种变式。将以上5个动词在搬运事件中的变式准入情况做出归纳后发现:推拉施力类动词中的push,pull,heave,tug准入四种变式中的三种,属于carry搬运小类,并具一定的典型性;而heave在推拉事件中,准入六种变式中的三种,不具典型性;shove只能准入两类,且其语义特征更倾向于推拉事件动词小类,因此,将shove归入carry搬运小类动词未免牵强,充其量只能算是边缘类。

四、结论

本文以概念语义框架为主要理论来源,通过细化延伸推拉事件所获得各类变式的概念语义,以更加合理地形式表述推拉事件经验知识。整个模式合理表述了通过概念语义系统连通感知运动系统的认知连通关系以及各类变式的词汇语法结构,细化了Levin关于推拉事件类的动词分类并指出了欠妥之处。基于动词及其准入变式的系统分析,本文提供的理论表述更加精密详细,同时又在形式表述的支持下更具表述经济性。

参考文献:

[1]Beth Levin. English Verb Classes and Alternations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2]程琪龙. 概念过程及其表述能力[J]. 外语学刊,2006,(4):41-46.

[3]程琪龙,梅文胜. 使移事件及其小句[J]. 外语学刊,2008,(3):82-83.

[4]程琪龙, 乔玉巧. 放置事件及其变式[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4):1-13.

上一篇:浅析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偏见与歧视 下一篇:马克思历史主义方法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