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自学之法

时间:2022-08-08 03:33:20

教给学生自学之法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是当前学校管理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这个问题在学科教学中的内化。自学能力往往反映了学生素质中的诸多因素,决定着学习的效率、质量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这里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的几个步骤:

1 学习兴趣是学会学习的前提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进入废寝忘食的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生动地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愈浓,追求得也就愈执著,学习效率也就愈显著,改变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 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需要

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是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教师要充分明白,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人,要充分估计学生的智力潜能,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学,是适应未来现代化教学方式的需要。随着教学手段的变化,远距离教学、现代化电教设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的运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获得知识的多渠道,要求学生必须主动与现代化教学方式接轨。开展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学的需要,是建立现代素质教学模式的需要。教师只有把学法指导落到实处,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3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

3.1 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包括掌握足够的认字数量,用词数量;基本的语法、修辞、文学史知识;一般的文章结构、文章体裁知识;常用的听、说、读、写知识;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常识等。

3.2 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包括能够熟练地翻查常用的工具书,正确选用注释;能够根据学习目的查找资料、编制目录索引;能根据读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把握适当的阅读速度,能对读物作圈点、摘要、笔记、评注等。能较自觉地积累写作材料,借鉴范文的构思、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基本的听记能力,能会活、作简单的演讲等。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能力是在积累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指的是由于练习而巩固了的行动方式,心智操练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越多,技能越熟练,就越有助于能力的发展;相反,无知便无能,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障碍。但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又要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力的高低制约着知识的积累,制约着技能掌握的快慢、高低、难易和巩固程度。能力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的结果,又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的前提。所以,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在专业上应该包括积累知识和掌握技能这两个方面。

3.3 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包括听读写较专注集中;记忆较持久牢固;联想和想象较丰富多样;判断、分析和综合较深刻严密;在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方面较正确较灵活较能变通等。

3.4 有较完善的非智力素养。包括有比较明确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有比较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有较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较高涨的语文学习热情;有较坚强的语文学习意志;有一定的自我检测、自我调控的个性修养等。

4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4.1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学习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字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勤用会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必要时可以开展查字比赛活动。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音像资料、电脑网络等媒体查阅有关资料,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2 培养多思好问的习惯。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4.3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好的阅读习惯。读书要求学生眼到,口到,心到,这样才能收到好的读书效果。可是如果不交给学生读书方法,他们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有的学生在读书时,眼睛只盯着读到的内容,不会一目十行,影响了读书的速度,还出现了读错,重复,读破句子的现象。怎么办?我告诉学生读书的时候眼睛要注意即将要读的内容,速度适中,努力做到“五不”,即不添字,不落字,不读错,不回读,不读破。可是学生起初不能一下子做到不回读,不读错,我告诉他们读书的另一个要领就是“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这样才能读好,经过几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已初具朗读能力,丢字落字现象逐渐减少,朗读能力有所提高。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

上一篇: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1) 下一篇:浅谈“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