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比 充满豪情

时间:2022-08-08 03:11:56

[原诗再现]

出关

徐兰

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肾逗留。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作者简介]

徐兰,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康熙、雍正年间。字芬若,号芝仙,江苏常熟人。少从王士祯学诗,诗体近李贺,擅画花卉及白描人物,线条生动,名盛一时。

[赏读提示]

这首诗题目中的“关”是指居庸关,它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两北。徐兰为清宗室安郡王幕僚期间,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统兵征噶尔丹时,随安郡王出塞,由居庸关至归化城。此诗即是随军出塞时作。诗中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感情。

涛的前两句心理描写比较有特色,这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的心理。“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则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前两句意思是说,将军将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这对于士卒说来,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士卒’也将有立功的机会,因而急于奔赴边地,而无意于逗留不前。后两句,则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因而,无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此诗对土卒内心世界的开掘是相当深入的,诗中不作静态的描绘,而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变化相应写到士卒心态的改变:当立功边塞的机会在前方等待时,士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诗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枥之下的驽骀之辈,也不是只会行军打仗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战争工具。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

这首诗在写作上巧用对比的手法,这在第三句中表现出来。将“马前”、“马后”写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惊的奇思妙笔。在具体写法上,这一句也很有特色:“马后桃花”与“马前雪”,是对比;以马概人,则又有所省略。沈德潜称赞此诗说:“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于万口流传。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到者。”

[读后思考]

这首诗的第三句“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上一篇:左边是海 右边是山 下一篇:聋校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