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了还不能说 信托公司隐身“刚兑”

时间:2022-08-08 02:45:37

兑了还不能说 信托公司隐身“刚兑”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对到期项目刚性兑付,其中自有资金垫付占比很大,由此行业承压不小。“不兑付不行,直接说刚兑也不行。”一位信托公司高管表示自己陷入了两难境地,只能打落银牙往肚里吞。

另类投资

一年多来,虽然信托风险事件频发,但是真正打破刚兑的项目至今还没有出现。接盘方不明,抵押物一时无法变现,使用自有资金直接兜底成为很多信托公司的最后选择。

今年上半年,陕国投、山东信托、百瑞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都对旗下风险项目拿钱兜了底。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占用自有资金规模在数十亿元。

这并不是全貌。信托公司都会年报,年中时也会公布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即便如此,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刚兑的痕迹仍然难以发现。

一位信托公司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信托公司一般都不会直接承认“刚兑”,而是通过受让金融产品的方式进行兜底。翻阅68家信托公司2014年上半年财务报表也不难发现,类似用受让金融产品的活动不在少数。

相对而言,上市公司对于财务公告披露的要求更严,所以直接说明“刚兑”并在财报上体现的仅有上市公司陕国投A。

今年6月,陕国投就曾披露以自有资金约2.1亿元接盘“福建泰宁南方林业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债权,实现对投资者的刚性兑付。这款两年前发起设立的信托计划,贷款利率为年利率15%。

导致南方林业还不上钱的原因是,当地政府相关政策调整削减了林业采伐指标,同时南方林业为实现上市目标却盲目扩张,多方高成本举债,导致经营困难。

对于陕国投来说,这也并非是第一次刚兑。去年8月,陕国投就曾刚兑了河南省裕丰复合肥有限公司信托贷款,代价是5.98亿元自有资金。正是因为这笔刚兑的计提,影响了陕国投A去年的财报,导致去年三季度净利下滑近五成。今年半年报还指出,该项目仍在按照司法拍卖程序推进。“由于这些问题项目占用资金尚未到位,自然影响信托公司当期业绩。”一位行业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

刚兑两难

上述信托公司高管表示,将刚兑隐身在投资之后的做法,实属无奈。“这样表面看起来是投资,而不是债权,不会对流动资金和利润造成不利影响。”据其透露,除公司管理层及项目相关人员之外,兜底的具体情况从财报上很难得知。

不光彩还是小事,信托公司真正担心的是成为“标杆”。“所有刚兑都是走投无路的无奈选择,但是如果投资人和融资方都有这种预期,那么肯定会加重信托公司的负担。”

另外,监管层对刚兑的态度也一直有争议。一般来说,一旦出现较大规模的风险,监管层一定会出面积极协调,引导风险项目的解决。不过,这仅限于“火烧眉毛”的情况。

央行负责人在解释金融支持实业的采访中态度鲜明地表示:在融资总量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融资难融资贵更多是结构上的问题,其中提到“一些信托、理财产品存在刚性兑付,人为抬高了无风险利率”。

市场上也一直有监管层试图打破刚性兑付的传言。银监会下发的《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4】99号)也提出要“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今年8月,银监会在68家信托公司内部做过一次“最宽口径”的风险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整个行业风险项目资产或高达700多亿,其中高风险资产约500亿。这也被看作是一次行业性的压力测试。

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信托公司高管均表示,在风险高于承受能力之前,支持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但是,目前除中诚信托仍在“诚至金开2”的兑付上纠结外,其他同行均选择了刚兑。

中诚信托的做法,已经成为信托圈聚会的热点话题。虽然这场纠结更多是信托公司与银行的角力,但是罕见的是,更多的同行却站在了对立面上。在圈子里,刚兑被看作是仗义的表现,而推诿则被看作是损害行业的利益。

上述信托公司高管认为,刚性兑付也并不一定就是损失,只是用自有资金为风险项目的解决争取时间,所以是亏损还是盈利,这都很难说。

根据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季度末,信托业固有资产总规模3058.57亿元,相比去年末的2871.41亿元,增加6.52%;平均每家固有资产44.98亿元,与上年末平均每家42.23亿元相比,每家增加了2.75亿元,增幅为6.51%。

从官方数据分析,无论是最宽口径的700亿,还是去年统计的200亿,目前仍在自有资产可承担的范围内。不过,这并不排除风险在个别公司集中爆发的危机出现。

(来源:经济观察网)

上一篇:The Traditionally―Rich Verbal Culture of t... 下一篇: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