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升高中英语衔接课的思考

时间:2022-08-08 02:28:42

关于初中升高中英语衔接课的思考

【摘要】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它将在学生的顺利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出发,分析高一英语难教的原因,提出使初高中英语教材教法之间实现平稳过渡与衔接的方法与对策,并且提出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起始能力”并以此确定教学的起点,才能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高一英语教学;衔接;对策

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教育逐步走向普及。但随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现在有不少高中英语老师感到高一英语越来越难教了。有的英语老师埋怨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学过的句型不会用,学习习惯不好,等等。

毫无疑问,由于初中升入高中的门槛大大降低,英语基础整体下降是正常现象。但学生的基础差是高一英语难教的主要原因。

1 高一英语难教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基础差加大了高一英语教学的难度,这个是高一英语难教的重要原因。但教师对学生“起始能力”认识不足,则是当前高一英语教学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

1.1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亿个由生疏到熟悉的适应过程。也有些学生由于初中时英语基础不十分牢固,对高中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

1.2 不少教师对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和要求了解不够。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把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而高中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要求掌握的词汇多达3500,并在初中的基础上注入了大量的语法点、知识点;同时侧重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金融、网络、文学、广告等诸方面,更贴近现代生活,时代信息较浓,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

1.3 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差别较大,有些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习惯于用统一的要求进行教学,没有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是必然的。

因此,我认为,高一英语难教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起始能力“认识不够,没能使教学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2 对策――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生的“起始能力”现状

所谓“起始能力”,是指学生的原有基础,亦即为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应必备的有关知识,包括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他由学生在学习英语新知识时能回想出的词汇,短语,句型,语法等相关知识构成。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学生能否学习到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的互动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要全面把握学生的“起始能力”仅仅依靠经验是不够的,教师还应研究现实情况,选准教学的起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快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我认为,全面把握学生的“起始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要注意钻研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了解初高中教材总体上的差异,根据初、高中教学的不同要求,研究初、高中教材衔接的问题。高一英语老师如果仍按照以前的经验实行教学,教学就必然会出现困难。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弄清弄透教材体系,准确把握大纲要求,了解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情况,在高一教学中找到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点与生长点,由浅入深,才能使大多数学生较好地习惯高中英语学习。例如:高中定语从句部分的教学,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先复习初中时重点强调的宾语从句,在恰当地引入定语从句,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交流、分清定语从句的宾语从句的区别,这样才能恰当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顺利实现初高中知识的对接。

2.2 要研究学生的特点.高一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因此,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3 从学生的作业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中了解学生“起始能力”的个体差异,以便进行稳性分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起始能力”的个体差异,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依据。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回答的情况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作业布置,及作业批语各方面进行分层处理,使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2.4 在上新课前设置相关内容的讨论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学生的“起始能力”。

2.5 要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做好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四个衔接,使教学尽可能与学生的“起始能力”相吻合。

2.5.1 心理衔接。属于义务教育的初中英语内容少。中考英语较简单。学生只要跟紧老师,考的内容不会超出所学的太多。而高中的学习是为了将来高考做就积累,多数题目都是既熟悉又陌生,尤其阅读部分的题目,更是比课文内容上了一个台阶。所以课本只是个例子,要求高中学生自主地,广泛地学习。高中教师要通过自身丰富的知识、较高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品德征服学生,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循循善诱,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使其身心和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定语从句 It was the park that they talked about yesterday . 时我让他们对比:It was in the park that they talked for three hours yesterday .既加深了定语从句的印象,又复习所学过的强调句型。

2.5.2 教法的衔接。建构主意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是认知行为的主体,而教师是认知行为的主导,“只能起助产士作用”。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没有主体参与,教师的任何传授将毫无意义。根据这个观点,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创造知识建构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一些语言材料分析、讲解、尽量让学生自己练习、归纳、发现、通过习得新语言,提高起始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2.5.3 教学内容的衔接。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已不再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必须摈弃“教教材”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我们备课组根据学生的“起始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在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周内,我们发现他们的初中词汇经过长长的暑假后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所以从第二周起,我们就直接放下高中课本,而是印发初中词汇,利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专门帮助学生巩固复习这些基础词汇。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一个月的词汇复习效果显著,尤其是高中阅读量大大增加的情况下那些词汇就显得更重要了。

2.5.4 学法的衔接。高中与初中的英语教材相较,明显体现出“深、难、多”等特点,因而要培养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不但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因此,在高一入学时,我们要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比如:我们备课组指定了高一学生英语学习规范,包括听、说、读、学、练、等技能训练要求,课文各部分学习基本规范以及课外英语学习指导。让学生严格地按规范去学习,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

教师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整体“起始能力”和个别“起始能力”的状况,以此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学才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李蓉霞 《英语教学通讯》 2004年第4期

[2] “授之以法,教会学习” 《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121》2003年6期

[3] “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 刘儒德 《人民教育》 2005.17

[4] 《当代教育心理学 》 陈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

上一篇:浅谈对中职生数学解题拟订方案错误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听讲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