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工民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08 01:59:50

论述工民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 要:建筑施工中裂缝控制问题是一项技术难题,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与对策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干燥收缩和降温收缩。处于完全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出现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

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1.1 水泥的性质和用量是产生裂缝的根本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煤灰、石子、砂子混合浇筑而成,煤灰的主要作用是不仅可以节约水泥的用量,而且还可以降低水化热,增加混凝土和易性,还能够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煤灰的用量一般在29%左右。石子和砂子的主要作用也是为了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在混凝土中,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不同型号的水泥,产生的水化热不同,水泥的用量不同,产生的水化热也不相同,因此,水泥的性质和用量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根本原因。

1.2 水泥水化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内外温差导致裂缝产生

由于混凝土在硬化期间存在水泥水化过程,并且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再加上混凝土的体积比较大,所产生的水化热很难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去,因此,所产生的水化热就会积聚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可是,尽管内部的温度快速升高,而表面温度却变化不大。这就使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和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差。如果温差值过大,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变化产生差异,从而导致温度应力的产生,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出现显著的温度裂缝,给大体积混凝土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浇筑厚度越大,所使用的水泥量也就越大,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化热也就越多,温度升高就越快。因此,混凝土的体积越大,其表面出现裂缝的机会就会越多。

为了避免裂缝的产生,在浇筑完成的早期,我们通常采用的是潮湿养护的方法。可是对于体积比较小,厚度比较小的混凝土浇筑,潮湿养护的方法比较凑效,而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来讲,潮湿养护只能推迟干缩的发生,保证表层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对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1.3 降温收缩和干燥收缩是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

除了水泥水化产生的热导致内外温差产生裂缝的原因外。当内部温度达到峰值后就会逐渐降低,而在降温过程中因降温产生的收缩会和因干燥产生的收缩叠加在一起,使处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产生裂缝。早期的裂缝也会导致应力集中,这样一来,应力不断加大,裂缝也就也来越宽、越来越长。由于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的特点,再加上混凝土的弹性系数较差,因此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热导致水泥膨胀对混凝土的影响不太大。而降温过程和干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才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1.4 影响裂缝产生的条件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水泥本身的原因外,还有用水量、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浇筑的厚度、混凝土表面的应力以及所采用的降温措施等。

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具体应用

为了进一步理解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我们以具有下面工程特点的大体积混凝土为例来进行说明:

(1)设计建筑平面是正方形。其中地上建筑52层,地下建筑2层。

(2)采用全现浇外框内筒结构。

(3)基础底板总面积约为4600平方米(98.4×95.6)。

(4)基础底板的砼总量约为7800立方米。

(5)整个基础包括大承台(面积约1200平方米)、小承台、承台底板。

(6)底板混凝土厚0.8米,承台混凝土厚3.2米。

(7)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40。

2.1 原料的选择及配合比例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因此,必须做好原料的选择和配合比例的选择。

(1)原料的选择

水泥的选择:由于本工程的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40,为了降低水化产生的热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因此水泥可选用525号炼石水泥。

骨料的选择:对于细骨料的选择也要从减少水化热方面来考虑。因此,细骨料主要采用中砂。在粗骨料的选择上,主要考虑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问题,因此主要选用5到20毫米粒径的连续级配石子。

在进行骨料选择时,还要考虑骨料的含泥量。骨料中的含泥量不同,浇筑成的混凝土收缩变形程度不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也不同。因此控制骨料中的含泥量也是进行骨料选择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粗骨料的含泥量应在1%以下,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在2%以下。

掺和料和外加剂的选择:由于混凝土的28天强度和标准强度基本接近,为最大程度控制温升速度,推迟温度升高到峰值的时间,掺和料应该选用大掺量I级粉煤灰,每立方米掺量最多可以达到100千克。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特点上来看,掺粉煤灰是增加可泵性、节约水泥的非常普遍的方法。

外加剂的选择主要采用在混凝土中添加U型低碱膨胀剂的方法,研究表明,在混凝土内添加10%的U型低碱膨胀剂,可以达到膨胀应力抵消一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减少裂缝产生的机会。

(2)配合比例

对配合比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每立方米混凝土配合比为525号水泥400kg,连续级配碎石(粒径5—20mm)1060kg,掺合料73kg,外加剂6kg,水170kg,坍落度160—180mm。

上一篇:浅谈岳普湖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下一篇:建筑水电安装施工质量控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