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2-08-08 01:33:05

探讨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积液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常规处理加胸膜腔内注5~10万U尿激酶治疗的试验组和行常规隔日抽液治疗的对照组,依疗效判定标准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随访2个月,实验组胸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差异显著(P

结论:胸膜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能明显促进胸水吸收,肥厚胸膜变薄,帮助肺功能恢复正常。早期胸膜腔内注射尿激酶可达到预防胸膜腔粘连、肥厚的效果,但目前对尿激酶注入剂量与治疗最佳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该疗法具备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尿激酶 胸膜腔 包裹性积液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13-01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是临床上系各种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一般早期治疗能达到治愈效果,但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当会引起胸膜粘连、胸腔积液包裹等并发症,对肺呼吸功能造成影响。本文对45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患者行胸膜腔注入尿激酶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45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患者,均经体征、病症、胸腔超声、X线或胸部CT、实验室检查等证实。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0~60岁,平均45.2岁;病程14~60d,平均30.3d。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行常规治疗后配合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导管抽液治疗。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2组均先给予2HRZE/4HR抗结核方案处理,行胸膜腔穿刺抽液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次引流胸腔积液后通过留置导管注入生理盐水20ml加尿激酶10万单位,注药后夹闭引流管,嘱患者在床上翻转,使尿激酶均匀分布在积液内,2h后重新开放引流管,直到胸膜腔无积液流出后再夹管。隔日一次重复上述操作。当胸膜腔平稳3~4d无液体流出,并行B超检查明确无胸腔积液后拔除引流管。2个月后评估胸膜粘连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胸片X显示肺完全复张,B超显示胸膜腔内无分割形成,肥厚胸膜明显变薄;有效:胸片X显示肺基本复张,B超显示肋膈角液体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随访2个月后2组患者胸膜厚度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实验组胸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差异显著(P

2.2 依疗效判定标准,2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结论

纤维蛋白在促进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形成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有效溶解纤维蛋白,促使积液自由流动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也代表了研发治疗该疾病药物的方向[1]。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法直接抽取积液,但这种治疗可能会有部分积液滞留,导致逐渐形成蜂窝状网格,进一步发展则造成胸膜钙化,直至形成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等病变,持久影响到患者正常呼吸生活。近年来临床证实[2],尿激酶对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有一定的疗效。尿激酶系从健康人尿,或肾组织中分离、培养中获取的一种溶栓剂,能直接溶解内源性纤维蛋白,将纤溶酶催化分解成纤溶酶,而纤溶酶对溶解纤维蛋白有显著功效,在溶解酶作用下,纤维化了的胸腔积液的小房膈和胸膜上的纤维蛋白被不断溶解,积液的粘稠性得到持续稀释,此时积液实现了自由流动,随着胸膜腔引流逐渐通畅,再相应增加引流量,患者肺部得以复张。

本文笔者对25例确诊为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患者应用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从研究结果来看,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63-1765

[2] 白留江.胸腔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0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ll(6):863-864

上一篇:探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 下一篇:开展优质护理 提升呼吸科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