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坚冰 第5期

时间:2022-08-07 11:21:26

每个人都逃不过轮回,有生就有死。不管对人的生死看得再淡然的人,后人都会想尽办法寄托自己对他的哀思。于是,便形成了今天的殡葬服务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殡葬业从国有垄断到民营经营,似乎只剩下了一层薄薄的纸。

竞争“最后一站”的生意

没有人愿意光顾这里,但似乎也没有谁能逃脱此类服务。

2月28日,深圳殡葬用品超市悄然开张。它再次为特区赢得了“改革者”的名声――“由政府主导、殡葬用品生产厂家进驻殡仪馆直销的经营模式,是中国首创。”深圳殡葬管理所所长陈海云说。

超市位于市殡仪馆大门西侧,羽毛球场大小的活动平房被划为5个区域,中间3家出售骨灰盒――两家卖陶瓷、玉石料的,另一家的产品是红木料质地。在超市的进门处,是寿衣陈列区,还包括头、脚枕及寿被。最靠里的陈列区则是深圳某公司设立的“港澳台专柜”,出售高档香烛、纸箔、冥币等殡葬用品。

“我们投入了几十万元,对超市的软、硬件进行包装。除了统一购置的超市货架外,每个陈列区都配置一个精美展板,主要是厂家的简介和丧葬文化知识。”陈海云说,“因为场地有限,目前只引进了5个厂家人市,加上殡仪馆自己的‘自选商场’,初步形成了竞争。”

“自选商场”设在殡仪馆服务大厅内’,货物品种、陈列方式与超市相差无几,只是柜台上一款28000元“天价”的骨灰盒比较抢眼。和超市的冷清相比,占有地利的“自选商场”显得忙,碌一些。“因为超市刚开,现在对我们的业务影响还看不出来,但以后就很难说了。”商场负责人郭锦棠称。为了竞争,陈海云下调了“自选商场”里骨灰盒等部分殡葬用品的价格。

面对竞争,厂家也降低了一些丧葬品的价格。“比如这款4260元的米黄玉龙凤吉祥骨灰盒,原价8000多元,”江浩(化名),其中一个厂家的业务代表说,“以后销售量上去了,我们的价格还能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但另一些用品的价格并未像期待中那么廉价。超市中的骨灰盒大多是2000元以上中高档的,仅有一款268元的低价陶瓷骨灰盒,“还有一款50元骨灰盒没有拿出来,怕降低整体档次。”江浩解释说。开业以来,他的柜台销售额只有1万多元,而每月租金却要2000多元,但他表示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一种有前景的销售模式”。

让别人分自己的蛋糕?

陈海云出任殡葬管理所所长还不到一年,他说,开超市是在家门口培养对手,来分本属于自己的蛋糕。

超市开张的同时,市殡葬管理所在门口设立一个墓园咨询点,引入3家经营性墓园――包括民营的、合资的,与殡葬管理所下属的吉田墓园“打擂”。而在此前,只有吉田墓园独家经营殡仪馆的业务――骨灰盒与墓地一度被认为是殡葬业中利润最高的项目。

但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留有“杀手锏”:市殡葬管理所对超市5家专柜进行了参股,并享有分红权,低不直接经营有关专柜。“我们不能一下子退出这个市场;因为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刘润华解释说,“既要照顾到殡葬管理所200多名员工原有的利益,同时,殡仪馆每年处理无名尸体亏损600万元,加上火化、运送尸体、骨灰存放3个环节的亏损,每年共计有1300多万元缺口、这些需要殡葬用品的销售收入来平衡。”

深圳超市开业之前,各地也曾出现多种形式的“殡葬超市”。但这些殡葬超市多数是由殡葬管理部门自己开办二只是变换一下货架形式,并未形成市场竞争。

另一类则是民营资本高歌猛进,独立投资经营。但大多遭遇各方利益狙击,’最后折戟沉沙。2004年;成都一位民营老板斥资建成4000余平方米的殡葬超市,推出“集中打丧火”服务,但不久即遭不明身份者袭击,被迫停工,此后3次变更工商营业执照地址均受阻。

所以,在刘润华看来,深圳模式是选择了一条较为现实的改革路径。“随着这个市场逐步发育成熟,殡葬管理所会慢慢退出。”他说,“改革既需要一定前瞻性,又不能跑得太快,要循序渐进,否则会适得其反。”

破冰之旅

“改革”始于2004年。对殡葬业来说,这是困窘的一年。国内一家知名媒体在选“十大暴利行业”时,殡葬业首次列入其中,并居第三位。“殡葬暴利主要集中在寿衣、骨灰盒、墓地等少数环节上。”殡葬研究专家、上海理工大学乔宽元教授说。一些业内人士不断抖出黑幕:“殡葬的利润可能超过300%,甚至高达1000%。”

身为深圳市殡葬管理所所长的陈海云,对殡葬服务收费高也深有体会。他父亲去世时,整个葬礼花了约4方元。更让他吃惊的是,某墓园的一块墓地3平方米标价12万元。

在人们的印象中,殡葬业是由民政事业单位独家经营。事实上,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中,并没有民政局“殡葬专营”的规定。条例中只有规定建殡仪馆、火葬场等“殡葬设施”由本级政府审批。

2004年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民政部门的“前置审批权”被取消。目前,殡葬服务和殡葬用品经营基本对私人放开,但不能涉及火化环节。专家认为,这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焚尸灭迹。

2004年4月和2005年5月,深圳市民政局举办了两届“殡葬用品采购会”,试图让消费者得到实惠。而在2004年1月,深圳市殡葬管理所推出了699元的“最低价殡葬服务收费”,同时允许老百姓自带殡葬用品人馆――此前,外购的骨灰盒、花圈等不能带进殡仪馆火化场。

“无论是低价服务,还是公开招标采购,实质上都没有打破垄断经营。”刘润华说,“所以,市殡仪馆一直占着销售的大头,办丧者缺乏选择,它还是处于半垄断状态。”

2005年9月,深圳市民政局召开“民政论坛。殡葬专题”研讨会后,“殡葬超市”的想法开始实践。根据《殡葬用品超市进驻生产厂家准入条件》,“考察小组”选择了苏州姑城红本厂等5个专业厂家。经过4个多月的筹备,殡葬超市正式开业。

改革让民营资本进入

陈海云目前有两个头衔:一是深圳心安殡仪服务公司总经理,年薪15万元;同时,他又是深圳市殡葬管理所所长,一位“副处”。“公司与管理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陈海云对此并不隐瞒,“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作为市民政局的直属事业单位,市殡葬管理所既要承担殡葬管理和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它又控股经营殡葬用品超市,尤其是经营自己的“自选商场”。

2005年,市民政局意识到这些问题,决定将业务科和宣传科从殡葬管理所剥离出来,并在民政局内设立殡葬改革办公室,负责协调全市殡改管理工作。

“殡葬管理所的角色一直很模糊,它同时具有公共服务、监督管理和经营三重属性。”刘润华说。他希望在今年启动的深圳事业单位改革中,市编制办能把殡葬管理所纳入试点。

2005年,国务院法制办曾将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计划,但新“条例”最终没有出台。业内人士分析:各地殡葬行业的发展状况、经济环境、风俗习惯的差别,决定了新条例修订的艰难。

上海市殡葬管理处处长朱金龙曾多次参加殡葬管理条例的意见征求会,感受到了“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观点上的迥异,尤其集中在对审批权的改革上。在要审批还是要监管的选择中,大部分地区流露出对审批权的留恋,提倡重监管的声音曲高和寡。

有消息称,修订多年的殡葬管理条例已由民政部送交国务院法制办,如果顺利的话,可能于今年10月颁布。

新条例的亮点,是明确民营资本的合法地位,以及配套的“准人”办法。去年11月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表示,新条例规定除了火化具有公益性质,殡仪服务全部放开,公民、法人、组织,只要符合行政许可条件,都可以从事殡仪服务,“这不仅是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国务院依法行政的要求。”

上一篇:开往万村千乡的财富列车 下一篇:“金钱肉”招业百家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