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复合出版策略

时间:2022-08-07 10:31:00

教辅出版,作为传统出版的重要版块,2015年顺势而为,在图书市场上呈现出了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发展的态势。这一融合发展给传统的教辅出版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内容质量方面,更突显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方面。教辅出版者纷纷扩充产品线,提供教辅增值服务,经营网络书城,开发 App,做电子书包,利用QQ交流群提供在线答疑,建立微信公众号,根据App Store数据统计,教育类App在2014年底已超过7万个,占据应用商店中应用类型第二位,占比超过10%。种种市场迹象表明,教辅传统出版正式进入了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复合出版时代。在这个复合出版时代,教辅出版怎样做才能化挑战为机遇,抢滩市场,而不被互联网大潮所淹没,这就需要教辅出版商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认清传统教辅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

2014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其中宽带接入比例达50%以上;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有机构估算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千亿市场空间。这为传统教辅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国家政策面的支持和操作的可能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统计公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手机网民5.94亿,这就表明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达到了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日趋明显,这为教辅出版大规模利用移动互联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2015年笔者在西单图书大厦和王府井新华书店进行了暑期市场调研,对几种有代表性的初中教辅进行了分析,发现融入新媒体的产品占到了80%,有近一半的产品融入新媒体是2015年新增的,从融合的方式来看,传统教辅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主要是借助二维码等新载体、新技术来实现(少量是通过网址、QQ交流群),读者通过手机扫二维码,获取相关内容的音频、视频等增值服务。可见,这是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具体表现,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和选择,作为传统的教辅出版行业,只能顺势而为,全力打造和发展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

因此,必须认识到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历史的选择和必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必须认清教辅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方向,积极调整心态,在传统教辅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中,及时采取相应举措来弥补自身产品的不足,打造教辅“复合”出版时代所要求的新型优质教辅图书。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供个性化创新服务是教辅出版融合创新的重点

目前,教辅图书与新媒体融合的品种非常普遍,但怎样才能真正突显竞争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关键是融合创新,而提供个性化创新服务是教辅出版融合创新的重点、技术创新的核心。融入新媒体的教辅出版不是简单地更换传播介质,不是单纯地把现有的图书内容移到网络上,关键是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地进行深度创新,为读者提供更加贴心的多功能服务。可以说,目前市场上某些教辅产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比如曲一线的《5年中考3年模拟》系列,该系列的网络错题本和变式题推送功能为读者提供了非常好的个性化服务。为读者配备的网络错题本,解决了学生手抄错题费时、低效、页面零乱、不方便整理等问题,变式题推送可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练习。其实,曲一线最初实现传统出版和多媒体的初步融合方式是免费给读者提供与学而思网校共同开发的配套讲解视频,网络错题本和变式题推送功能也是后来开发的。或许是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如果仅仅是利用互联网在原有内容上进行形式的改变,增加网络版、客户端,那么实际上就没有真正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这套丛书,作为以训练为主的教辅,在北京初中教辅市场上的销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曲一线并未满足于纸媒出版所取得的成绩,这套丛书近几年融入新媒体的更新变化表明了他们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研究,不断开拓借助新媒体为读者提供创新增值服务的路径,非常值得教辅出版单位借鉴和思考。

再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京师专题》在传统出版和新媒体融合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京师专题》是一套传统意义上的专题类教辅,以专题内容讲解为主,辅以适当专题练习,但是与传统教辅不同的,是这套书在很多地方铺设了二维码。当学生扫描二维码的时候,就可以获取与内容相关的教师讲解视频、教师对疑难问题的解答、背景知识、历年高考与此相关的试题等增值服务。这些增值服务的内容远远超过了教辅图书本身,这些内容极大提升了教辅图书的附加值,学生购买了教辅图书,也就同时购买了教辅图书附加的服务与支持,而这些服务与支持进一步提升了教辅图书的竞争力,也进一步刺激了教辅出版的市场需求。这套丛书为教辅出版提供了增值服务内容的思路。

中国版协副理事长李朋义说,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贯穿个性化教育服务的核心是一站式学习平台上的测评体系,通过体系中测试和检验所提供的反馈报告,帮助学生准确地获知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的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教辅《课堂直播》就是融入了这一理念,是升级版教辅,在书中大量地采用了二维码技术,读者通过扫二维码可观看知识点讲解和典型例题讲解的视频,使《课堂直播》这套丛书成了会说话的书。其核心理念就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从图书到视频,再到跨学网的答疑、测评系统及跨学PAD的产品研发,全方位地为读者提供多维个性化的贴心服务。

因此,教辅产品转型,要站在互联网的逻辑上嵌入互联网,更深入地利用智能推送服务,拓展个性化创新服务的路径。“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奇”,这是出版的创新境界,笔者认为,把这一理念用在教辅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技术创新也不过时。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创新,将是教辅出版进入“复合”出版时代的又一个发力点。

教辅复合出版仍然要坚守内容质量

出版业的职能在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化。图书是出版业目前实现出版职能的主要传播载体,读者购买图书,实际上购买的是内容,也就是说,图书本质上是内容产品,图书的这一特殊商品属性也就决定了它必须立足内容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版的传播方式和形态也许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但读者对内容的要求不会因此而降低,所以教辅出版无论其出版形式怎样融合、变化和发展,对纸质内容和新媒体内容的质量都必须坚守。

“内容为王”一直被传统出版奉为出版信条,然而许多人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内容为王”过时了。的确,快速、便捷、低成本或许成了人们获取信息内容的首选,但对教辅出版而言,“内容为王”还是要大谈特谈,因为教辅出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承载着辅助教育工作者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要产生社会效益。无论是从学生辨别能力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从学生的时间等因素来考虑,出版者都必须以辅助教育教学为中心,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困难,促使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并使其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教辅出版不能偏离实际教学。笔者所在公司的《轻巧夺冠优化训练系列》《轻巧夺冠直通系列》等产品,融入了新媒体的方式,但公司的领导和编辑一直本着“内容为王”的理念,扎扎实实地做好图书内容,从不敢懈怠。正如培生大中华区CEO萧洁云所说,教育的本质是学习成效,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学习成效才是根本。因此,作为教辅出版者而言,辅助教学也应以此为本,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出版,都不要忘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才是根本,坚守图书内容质量在教辅“复合”出版时代依然是硬道理。

从目前教辅图书市场来看,金星书业的《教材知识全解》系列图书与互联网的融合程度不够深入,但就销量来看,无论在网店还是在地面书店,《教材知识全解》仍然占有北京同步讲解类教辅市场的绝对优势,一方面是品牌效应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金星书业的研发队伍非常强大,他们一直秉承“研发实验在先,出版发行在后”的理念,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注重与一线教学实际的结合,这就印证了教辅仍然要以内容质量为本这一点。出版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质量不行,纵有多么千变万化的形式,出版物也无法赢得市场。

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这就使得中高考的选拔考试的竞争较为激烈,教辅图书出版也就因此而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需求,正是这一市场需求使得众多投资者看好教辅出版的市场,从而使得教辅图书市场的竞争一直十分激烈。尤其是当前教辅出版进入了“复合”出版时代,从资金到技术等方面给教辅出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更残酷的竞争。静观当前的教辅出版业,一方面要看到传统出版融入互联网带来的优势,抓住这一绝好机会。另一方面,切不可忘记“内容为王”的出版信条,要提升产品竞争力,依然要从内容质量上下功夫,必须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深入研究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从稿件源头到出版过程必须严把内容质量关,为提供优质教辅图书内容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系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篇:关于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沉潜是为了更好地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