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教学案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7 10:27:45

探析教学案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保障,课堂教学是实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课堂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思想与教学结构,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如何协调?教师应该如何“导”?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实现?这些都是教学实践必须解决的重大难题。尝试进行的教学案一体化的教改实验,是大胆实践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是把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进行有效结合的一种运用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一、赞同者和反对者的看法

1.赞同者的看法。

“教学案一体化”这种教学方式,其优势显而易见。

(1)使学习目标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一体化学案在开头把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直接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有明确目标的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针对性,不盲目。

(2)提高了师生的课堂利用率。在一体化教学案中,教师事先把一些练习题等都印好,省去了课中的板书和准备实物投影、制作简易课件的时间。在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学案上可以直接附加一些专项训练进行练习,保证了学生的练习量,提高了课堂效率,简化了教师的教,也方便了学生的学。

(3)便于学生进行自学。一体化教学案是提纲式文本形式,学生可以根据学案提供的提纲进行自学。

(4)容易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较容易从学案中找出主线,从一单元所有学案中抽取知识网络。

(5)使用教学案,容易进行教学反馈。每个学案的最后都附有当堂检测,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集体订正,还可以把学案收交进行批阅,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反思。

2.反对者的看法。

学生不是考试的工具,这种模式只能提高教学成绩,忽略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精神。理由如下:

(1)教学案只是教师按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而写出的,使用教学案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2)教学案的使用,确实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教师把许多过程式的知识框架早印到了学案上,课堂上教师就省去了板书时间,学案方便了教师,但却使学生减少了一次随时间感受知识演化的过程。

(3)使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和学生都受到了教师备课时的思维限制,学生会对学案产生依赖,不利于学生思维拓展。

(4)这种模式增大了学生的练习量,有使用“题海战术”之嫌。

二、教学案一体化的形成过程

1.教学案一体化的起源。

提倡教学案一体化,是为了解决毕业班复习时学生能有一个手头依据的问题。毕业班到最后综合复习时,因要打乱教科书体系,进行知识的重组,重组的知识又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学生加深理解、时时复习,若在课堂上去抄题、做记录,效率太低,且又影响学生听课理解,故教师将需要学生笔录的内容印成学案发给他们,这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复习效果的必然做法。因此,此模式是为了方便学生,既要准备学案,又要准备教案。

2.什么是学案和教案。

(1)学案也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而编写的师生教学共同应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辅导材料等。其特点:①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编写,让师生在学习中有一个依据。②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原始材料,是师生教和学的知识对象。③是按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编写而成的。

(2)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它有详案和简案之分。详案一般包括:上课年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具、板书设计、教学进程(步骤)、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外作业题、课后分析等项目。编写教案的要求主要是:①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②明确教学目的,具体地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任务。③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④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⑤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教案的特点应是:①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及讲义、讲授提纲、辅导材料,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准备教案的根据。②教案强调的是如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学案内容的教的方案及指导学生学的方案。③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保证教学法质量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由此可见,学案和教案虽有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其严格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学案是知识内容的准备,而教案是知识传授方法的准备,而仅有教案而无学案是不可能的,仅有学案而无教案,是教师的失职,是对学生严重的不负责。

3.教案和学案优缺点。

教案,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较为充分,有利于教学的计划性。弊端在于:教学的生成性不足,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能得到凸显,很容易导致教案变成闭门造车,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

学案是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优势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更能使教师的教适合于学生的学。弊端在于:教师主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不能得到充分显现,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教学案一体化”就是把教案与学案的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蓝本,又是总揽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的“大书本”,充分发挥教案与学案的长处,革除其短处,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

4.教学案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案一体化”强调教案在学案的基础上进行,教案围绕学案展开,教案和学案是一体的。根据这一基本内涵不难看出,“教学案一体化”不是否认教案的存在,而是强调教学案的一致性。

三、教学案一体化所源发的教育理念

1.教学的双主体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主体。把教案与学案结合在一起,能使课堂教学的双主地位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2.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之后,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按照计划在预设的轨道上运行的。教学案一体化,充分尊重学生,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课内教学,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课堂的生成性越强,课堂教学的效益才会越高。

3.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在学习中对新知识的反映敏感度不一样,基础的厚薄相异,学习的习惯方式不同,思维长处各异,教学应该发挥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个性。教学案的教学方法,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知识的“生长性”。

学生的知识只有自己生成,才会最有用,才能充分培养其创造能力。而自我学习,自悟,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知识生长的规律不是“灌”出来的,而是在“亲学、审问、慎思、笃行”过程中生长起来的。教学案一体化,遵循了“预习、学习、练习、复习”的学习规律来设计课案,“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就能够得到充分落实。

5.学生对学习有知情权。

学生手里有了课本只是有了“学什么”的知情权,有时教师因为特殊情况还会改变课本内容的顺序,这样学生连学什么的知情权都剥夺了。因此在教学中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学生这堂课不知道下堂课的科目要学什么内容,更不知道要怎样学,为什么要这样学。教学案一体化,把课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了然于胸,对自己也就了然于胸,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就能够得以充分调动。

6.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人人爱学习,人人不断超越自己,团队中每一个成员之间精诚合作,相互信任,相互欣赏,个人价值在团队之中能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案一体化旨在把备课组、班级建设成为这样一个团队,能够形成机制使备课组每一个成员都是工作链条中的一环,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

四、使用教学案一体化的具体做法

1.科学设计教学案的框架和栏目。

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都必须有载体,载体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具备好的载体,才能编出好的内容。设计教学案也是这样,一份好的教学案,必须有好的框架和栏目。因此,每学期开学时,对教学案的栏目设计要注意创新,既保留传统教学案的精华,又注意与学生实际和新的教学思想相结合。编写的教学案栏目除了传统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回顾、知识结构达标测试等栏目外,还要有与自主合作学习有关的栏目,像小组讨论、探究性学习问题遗留、教师点拨等,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合作学习留下充足的空间。

2.用集体力量科学编好每一份教学案。

编写教学案时,我们采用分工协作的方法,先是自己钻研,然后集体讨论,再让负责主备该章节的同志组稿,每一份教学案实际上都集中了我们集体的智慧,力争份份成为精品教学案。编写的时候,我们注重方法的引导和重难点的突破,注重分层学习和教学。我们把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成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四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要求较高的内容都打上“?”号,对基础差的学生不作要求,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教学案完成后,下面注明设计人、审校人姓名,提前两至三天发给任课教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教师按照教学案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实施教学。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熟悉教学案使用程序。

好的习惯和科学的方法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有不少学生在刚开始使用教学案时,不知道怎样配合教师去做,因此对于学生如何使用教学案,教师要给予方法指导,使其熟悉使用程序,一般来说,正确的程序是:依标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达标检测。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在使用教学案过程中,我们要把教学案提早发下去,要求学生先自学,并记下疑难问题,上课时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在自学时的疑难问题,仍解决不了的,由组长报给教师。教师在这期间主要巡回各个小组,听取讨论,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教材中可通过分析概括出的规律,可为学生提供方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直至把问题解决。对那些学生不易找出或易于忽略的问题要给予启发,让学生按教师思路去探究,对学生经讨论仍未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只作简单的回答,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得到答案的同时,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案使用过程中,各环节安排上适时适度,要既能引导学生得出必要的结论,又能引导学生根据学案提示分解难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达标检测和反馈。

在使用教学案一体化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案的达标检测,要求独立答题,并注意分析考的是什么知识点。教师收取批改时,要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并根据学生答题时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矫正,以期二次达标。

6、教学案一体化的运用,并不是全盘托出,而应是有选择地使用。

这种模式并不是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是否适合使用教学案,能收到好的效果的才使用。

总之,正确理解教学案一体化的真正内涵,科学使用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把目标定位在“提高课堂质量”上,要分教学内容、分时机,有选择地使用,教师要展现个人的教学特点,提倡有个性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得法。

上一篇:民办高校图书馆人才现状与培养策略 下一篇:论医学生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