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1例听筛未过婴幼儿的假阳性比例及其原因分析

时间:2022-08-07 09:39:44

3141例听筛未过婴幼儿的假阳性比例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 目的 对3141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转诊婴幼儿进行听力诊断,了解听力筛查假阳性比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检测人员、检测仪器符合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以耳声发射(TE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以声导抗、听性脑干诱发电位、40Hz 诱发反应及耳声发射联合应用进行诊断。结果 共有314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转诊至我科,第一次听力诊断检出听力损失1463例,占46.58 %,(1463/3141),双耳正常者1678例,占53.42 %(1678/3141)。结论 仅以TEOAE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有比较高的假阳性比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进行及时的转诊和完整的听力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条件允许时最好对新生儿联合应用声导抗、TEOAE、AABR进行听力筛查,以降低假阳性比例。

【关键词】 听力筛查;新生儿;假阳性比例;听力诊断

近年来随着听力筛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国内外学者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诸多研究,发现测试时机、测试状态、外耳道情况、新生儿、婴幼儿期的病理因素以及操作方法均可影响耳声发射测试结果[1-4],本文旨在通过对3141例TEOAE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进行听力诊断,以探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未通过而听力诊断正常的假阳性比例,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TEOAE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未通过而转诊至我科的婴幼儿共3141例,年龄7d~10月,98%的病儿集中在1~3个月。其中男1910例,女1231例。

1.2 方法 首先对3141例听筛未过的新生儿儿进行耳鼻喉科常规检查,清理耳道耵聍,排除耳道、口咽及鼻部畸形。再在病儿安静入睡后(不能入睡者给与口服10%水合氯醛)使用丹麦产脑干诱发电位仪行ABR、40Hz测试、应用丹麦产MADSEN ZO901型中耳分析仪行声导抗测试及丹麦产诊断型耳声发射进行听力检查。脑干诱发电位刺激声为交替极性短声( click),脉宽0.1ms,起始强度80 dBnHL,刺激重复率为21次/s ,分析时间10ms,叠加次数为1024次。电极:前额为记录电极,声刺激侧乳突为参考电极,眉间为接地电极。极间电阻≤5kΩ以ABR的V波反映阈(正常听力级)≤30dBnHL作为2~4kHz 范围正常指标。以V波反映阈>30dBnHL作为听力异常指标。

2 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共3141例,首次听力诊断检出听力损失1463例,约占46.58 %,(1463/3141),双耳正常者1678例,占53.42 %(1678/3141)。

3 讨论

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目前我国多采用TEOAE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采用声导抗、听性脑干诱发电位、40Hz 诱发反应及耳声发射联合应用进行诊断。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听力损害呈阳性的患儿,以便早期防治。

国外报道诊断49例98耳中26耳(26.5%)确诊为假阳性 。本组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共3141例,首次听力诊断检出听力损失1463例,约占46.58 %,(1463/3141),双耳正常者1678例,占53.42 %(1678/3141)。其假阳性比例是相当高的,分析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3.1 听力筛查的时间 新生儿在出生时外周听觉系统发育已基本完善,但仍有可能部分新生儿在听力筛查时其听力传导和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属于暂时性,随着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听觉系统逐渐发育成熟。

3.2 外耳和中耳因素 新生儿期的外耳道和中耳腔可能有羊水、胎脂等胎性残留物滞留,对传入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可造成衰减,导致耳声发射能量的减弱或消失,造成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假象。另外本组婴幼儿中耳道湿疹的发生率较高,湿疹渗出结痂易堵塞耳道,因此,在测试时若清洁外耳道不彻底仔细的话,会加大假阳性比例。

3.3 听力筛查时存在的某些疾病的好转 如鼻炎、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可能引起中耳功能异常(中耳炎、咽鼓管功能异常等),随着这些疾病的好转,其中耳功能亦逐渐恢复正常;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各种危害因素其对听力的影响是一过性的或经过治疗后这些高危因素对听力影响是可以消失或减轻的。这些短期影响因素均可造成听力筛查的不通过。

国外研究表明,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的联合应用被认为是有效的听力普遍筛查模式 。目前我国听筛多采用耳声发射(TEOAE),少数采用自动式听性脑干反应。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EOAE)的最大优点是测试方法简单,对人员培训相对其他方法更容易;测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对测试环境要求较低。但EOAE的不足之处是TEOAE仅能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TEOAE通过也只能说明耳蜗功能是正常的,而不能排除蜗后病变 ,且易受环境因素等许多因素干扰,因此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有比较高的假阳性率 及部分假阴性率(易漏诊蜗后病变)。因此,条件允许时最好对新生儿联合应用声导抗、TEOAE、AABR进行听力筛查,以降低假阳性率 。追踪随访时不仅要复查EOAE,必须结合ABR,40Hz,声导抗,ASSR,声导抗等诊断性手段。

参考文献

[1]周涛,曹永茂,雷培香.不同日龄新生儿诱发性耳声发射测试.新生儿科杂志,2004,1:10-12.

[2]廖华,吴展元,华清泉,等.新生儿TEOAE和DPOAE听力筛选的最佳时机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577-580.

[3]赵凤英,石小湘,浦凤萍,等.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中的影响因素与干预.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5:94-102.

[4]吕秀芹,郝晓莉.606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6:417―418

上一篇:剖宫产术与顺产术住院费用比较分析 下一篇: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