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作品?

时间:2022-08-07 09:04:54

大衣?作品?

10月18日上午10点半,中国美术馆7楼的报告厅还空空荡荡,但仅仅半个多小时后,各路媒体和时尚界人士就把这里挤得满满当当―“MaxMara,55年意大利时尚”回顾展的新闻会号召力相当可观。而对于中国美术馆来说,这也不是第一次举办时尚品牌的展览,“VALENTINO”、“LANVIN”都曾在这里举办过展览。当天,MaxMara品牌主席Luigi Maramotti在致辞中曾强调希望大家在看展的时候,不要把展出的大衣仅仅看作是一件大衣,而应该看作一件艺术作品,或者说,是一种文化宣言。

我们可以认为Luigi Maramotti先生是出于对自己品牌的一种自信和骄傲来说的这话,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一直以来,时装与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确实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西方中世纪时期,纺织业发达,精美的时装和华丽的刺绣大量涌现,画家们甚至会把时装完整地绘制到自己的作品中,或者是在纺织品上进行创作。而有的画家作品里的人物所穿着的服装――也即画家设计的服装――比画作本身更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克里姆特的《吻》里那对恋人所穿的色彩极为华丽的长袍。

反过来,服装设计师们也非常善于从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20世纪早期的服装设计师M・弗琼尼所设计的紧身丝绸晚装,就是采用了古希腊雕像线条的流畅感。《勒卡米埃夫人》是大卫的名作,拥有香奈儿(夏内尔)时装生产线的设计师K・拉基菲尔德,根据这幅作品翻新制作了有着希腊折迭式风格的服装。

到了1910年,超现实主义取代现实主义成为现代艺术的新焦点。1937年,时装设计师E・夏帕雷利与超现实主义画家J・寇克图联手创作图案并将其刺绣到成衣上。同一年,达利为夏帕雷利设计并制作了一顶高跟鞋形状的超现实主义三角帽,并创新了一种面料――上面布满给人带来幻觉感的“空洞”。1980年,设计师C・拉克罗瓦设计制作了带条纹的锦缎丝绒裙裤,那一时期画家布歇和弗拉格纳尔正好在进行他们带有褶皱和条纹的作品巡回回顾展。1988年,伊夫・圣洛朗把立体派绘画大师G・勃拉克作品当中的一只鸟和一幅六弦琴的图案结合起来,设计制作在一件晚礼服上。同一年,B・布莱斯改制了绘画大师马蒂斯作品当中的一个内景,并把它印制在一件黑色茄克外衣的背面。而J-P・高尔蒂埃则从J・波洛克的绘画作品当中选出一张泼溅的绘画作品,并把它转印在女式条纹套服上。

随便翻看一本艺术史,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一种艺术流派都曾经引发与其相对应的时装流派。如果有人不了解历史上的艺术流派,却能张嘴就说出“新古典主义”、“欧普风格”、“极限主义”……那他很可能是个时装达人,他通过时装知道一些与艺术相关的常识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有一个立场务必要清楚,那就是艺术可能会因为联手时装品牌做一些活动而显得活泼,但它毕竟不需要后者为其做更多;相反,时装攀附于艺术则是一种必然,否则,何来如此之多令人分不清它究竟是“大衣”还是“作品”的经典之作?

上一篇:艺术撞戏剧 下一篇:中国会步日本后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