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丁华:演绎“医学传奇”人生

时间:2022-08-07 08:51:41

周丁华:演绎“医学传奇”人生

医学界,周丁华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从大学本科到颇有造诣的医学博士;从一名普通医生到担任第二炮总医院普外科主任,再到医院副院长,他一直在创业的路上牢记使命,潜心攻关,情系患者,取得了一项项骄人的成绩,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在采访中,这位笑容可掬的医学名家几次坦言:“既然选择从医,就要把职业当事业,视患者如亲人,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患者!”

超越自我,是他从医的目标

2003年,36岁的周丁华谢绝导师外科学大师黎介寿院士的挽留,踌躇满志地从总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回到培养他多年并寄予厚望的第二炮兵总医院。

“我国是世界第一肝病大国,而作为拯救晚期重症肝病患者生命唯一有效方法的肝移植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我要把肝移植变成总医院的临床常规手术,挽救患者生命!”当时还只是位普通医生的周丁华,向时任院党委班子描绘了他心中的梦想。没想到,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从此,周丁华的事业便和肝移植紧紧连在了一起。

医疗界有一个共识,肝脏移植能够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尽管经过一年多不分昼夜的技术准备,但在当时要顺利实施首例手术却谈何容易。患者病情危重,换肝是唯一救命手段,可周丁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消息传出,同事很不理解:“国内几家大医院的顶级专家都未能尝试,你有什么实力就能行?”面对质疑,周丁华四处做工作,并请来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肝移植导师范上达院士、冷希圣教授助阵。“为了梦想,必须放手一搏!”2004年,周丁华克服重重阻力,主持完成了二炮总医院真正意义上的首例肝脏移植,创造了肝移植患者生存超8年迄今仍正常工作的纪录。

2009年,慕名前来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处于巅峰阶段的移植事业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陷入了发展的低谷。从创业之初就跟随周丁华从事移植事业的医生赵玮坦言:当时因肝源严重短缺,待肝时间长,精准切肝、出血控制、术后监护等技术环节尚待优化,患者的肝移植费用高昂、肝癌肝移植复发增多的问题很快暴露。“待肝期漫长,移植费用高昂,做得越多死得越多……”外界一片质疑声。

“必须挺住,否则前功尽弃!”时任院领导班子没有气馁,周丁华更没有气馁,队员们都没有气馁。为拓展供肝来源,周丁华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家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试点,另一方面努力开展边缘性供肝、活体肝脏移植。

风雨过后是彩虹。目前,周丁华主持开展的肝移植手术术式不断创新,手术技巧越来越高;术中出血显著减少,从“浴血奋战”时多达上万毫升的输血量到少量输血甚至不输血;肝移植手术时间也从10多小时缩短至6小时左右;术后监护、手术麻醉等技术水平都大幅提升。移植费用显著低于同级医院同类手术。

2007年以来,周丁华率领吕伟、赵玮、闫涛、孙强等几位30多岁的年轻医生,再次向移植学界抛出重磅炸弹:两天4例肝移植全部成功!全国年龄最小患儿肝移植成功!北京首例脑死亡供肝移植成功!连续四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成功!二炮总医院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肝脏移植定点单位!该院以肝移植为代表的普外科全新发展的时代就此来临。

造福患者,是他不懈的追求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肿瘤已成为影响中国人群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进入新世纪,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肿瘤诊疗措施的多样性和国家卫生政策的导向性,促使各大医院将肿瘤病人的诊疗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

周丁华说,肿瘤的治疗方法很多,但都有不足之处:开腹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多;面对复杂疑难肿瘤,腹腔镜微创手术也无能为力;放疗和化疗费用昂贵,高强度放射线容易使免疫能力下降。

有没有一种方法不用手术就能杀死肿瘤?医学界都在为之探索。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周丁华深入厂家、企业调研、考察、论证。由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进入了他的视线,并学习掌握了设备的操作技术,很快将这台尖端设备引进到二炮总医院,并成立了中国首家“海扶超声波肿瘤外科治疗中心”,该设备治肿瘤不开刀、不出血、无疼痛、无辐射、治疗周期短、疗效显著备受欢迎,周丁华说,迄今已有千余名肿瘤患者得到了实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该项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记者在此中心看到,一名肝肿瘤患者静静地躺在治疗台上等待手术,却看不到无影灯和手术刀,只见周丁华在工作台电脑前轻点鼠标,探头随之在体表的肿瘤部位移动、定位、开机治疗;40分钟后,电子屏幕显示:肿瘤组织破坏,活性消失。这位患者兴奋地感慨:“太神奇了,没有任何感觉,我体内的肿瘤就不见了!”

周丁华强调,被称为“海扶刀”的这种超声治疗设备,是中国唯一自主研制并走出国门的大型医疗设备,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利用超声波从体外穿过人体正常组织,在肿瘤处聚焦,通过高温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消灭整个肿瘤,使肿瘤有创和微创治疗跨入无创治疗这一最前沿领域。

海扶刀这把“利箭”在二炮总医院的落户,不仅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而且还振兴了技术和人才,轰动了整个医疗界,很多知名医院、高层学术会议,都邀请周丁华前去作报告。业内同行都慕名来二炮总医院,到周丁华所领导的海扶超声波肿瘤治疗中心取经和学习。赞叹周丁华做的这件事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病人至上,是他神圣的天职

来肝胆外科就诊的大多是重症患者,有的甚至是在各家大医院就诊被拒之门外后又找周丁华的。但周丁华却常对身边的医生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能放弃!”

正是因为这种态度,许多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的患者硬是被周丁华拉了回来,令患者及家属经常感动得热泪盈眶。

早在多年前的一个深夜,一位被三角刀刺伤,全身血液几乎流尽的患者被紧急送到二炮总医院,当时的病人右肝呈严重贯通伤、膈肌破裂,生命危在旦夕,这种状况在临床极为罕见,死亡率极高,几家医院拒绝为其手术。

有人劝说周丁华你可不能冒这个风险,不然会毁了你一世英名。

危急时刻,周丁华根本顾不了那么多,立即上台手术,大胆采用右肝后叶切除、膈肌修补、胸腔闭式引流方法,成功为病人实施了手术,终于让患者逃离了死神的魔爪。患者术后一睁开眼,就哭着对周丁华说:“周主任,真没想到我还能活着,真不知该如何感谢你!”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都说周主任你胆子真大,而周丁却一语破的:“不是我胆子大,这是行医的基本准则,见死不救还叫什么医生?”

在每次大手术、新手术前,周丁华总是耐心给患者解释,让患者消除顾虑,轻装“上阵”,术后他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晚上有时干脆就睡在病房里,随时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确保万无一失。

有一次,周丁华的爱人急性食物中毒,已送到医院救治,医生通知家属来院,可正在做手术的他坚定地说:“我不能去”。对周丁华来说,手术台上的患者在他心中永远是“第一位”,家里再大的事情也只能排在“第二位”,周丁华的这种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和患者。

在肝胆外科B病区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挂满了一面面红底金字的大幅锦旗。这些锦旗,就是患者对周丁华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敬佩。

手术、查房、专家门诊、医疗管理,周丁华每时每刻都在忙碌着。但再忙再累,他从未忘记善待生命的承诺。他从不在乎病人找他看病的时间是否合适,只要病人找他,吃饭、休息等其它活动,都要以看完病为前提。从普通医生,到学科带头人,到知名专家,再到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周丁华始终铭记自己的从医誓言:“慈悲情怀激壮志,救死扶伤成大医”。

上一篇:针尖上舞蹈的白衣天使 下一篇:过度宠爱酿悲剧:被儿子割筋剥皮的父母遗恨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