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8-07 08:14:12

浅谈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根本要求。相反,教师的泛讲、滥讲、视学生为容器,就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成功的数学课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把课上“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收到“一石激浪,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自主性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目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学生独立支配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在课堂上,只有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也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才会时时闪现。

发展性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拥有自主活动的机会。以前的识字教学,老师带领学生逐个分析读音、笔画、笔顺、偏旁、结构。学生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参与意识,完全是低效率的被动学习,谈何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今天,许多老师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把时间交给学生,把主动交给学生。同样是识字教学,如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他们会寻找、发现识字规律,从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诱发学生质疑,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是创新的萌芽。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质疑问难,使学生敢问会问。当然,教师也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比如:从题目质疑,从课文词、句、内容上质疑,从表现课文的中心质疑,从课文的前后联系质疑等等。

三、培养创新意识应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语文课特有的任务是进行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衡量一堂语文课质量的高低,首先得看语言文字训练是否落到了实处。然而有的教师上语文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揪住某个情节,引申开去,尽情“发散”,结果越扯越远。而学生课文还不会读,有的生字也不会写,这种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去搞创新思维的做法岂不是南辕北辙吗?

其实,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就孕育着许多创造性因素。比如:可将识字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比较字的异同中发展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因此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思维因素。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草船借箭》和《称象》的求异思维等。

四、优化练习设计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的有效手段。教师应根据学校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性、开放性、探索性、综合性。使学生能练在关键处。练习设计应层次分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设计为基本题、综合题、提高题让学生都能参与、都能有所提高。设计内容要多样性,如:抢答、笔答、手势回答、游戏等,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另外可以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开放性题型。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发挥好教师的创造性、主导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活”的教学氛围,同时树立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认识观、理念观。使他们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主动的学习,自主、自由的发展。

上一篇:这几个病句的辨析要当心 下一篇:创新课堂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