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老师人文修养的重构

时间:2022-08-07 07:57:47

幼儿老师人文修养的重构

引言

“学前教育的师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近几年来,我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差、学习能力弱、心理隐患较多等。”[1]这是处于第一线的学前教育管理者在两会留言板上的留言,它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幼儿教师的实际状况。“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 85%”。为了实现未来五年中国国民经济社会的宏伟蓝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成了必要,特别是加强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养成最为关键。一、幼教从业人员的来源分析幼儿教师的素质是良莠不齐。当前整个学前教育教师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是由中等职业学校从初中毕业生中培养的;二是由专科院校从高中毕业生中培养的;三是从落榜的高中生招聘的。这三个层次由于生源自身素质的影响,加上全国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始降低招生“门槛”,幼师生生源质量急剧下滑,这样从源头上影响到幼教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老中师”(包括‘老幼师’),虽然学历只是中专,但大都资质极佳。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因为穷,读不起高中,于是初中毕业后就纷纷涌向了“公家管饭吃”的中等师范。那时候,中师录取竞争之激烈,不亚于重点“大本”[2]。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资质较好的初中毕业生涌向了高中,向大学进发,而那些基础较差的调皮捣蛋的学生进入了中等学校,加上在中等学校的学习需要学生的自觉,这种自觉性又是他们所欠缺的。不容置疑,中专确实也培养了很多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但是在综合素养的养成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分析

不管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还是传统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或者职高幼师专业都应该在“理论必需、够用,技能求精、求实”,专业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的指导原则下,应认真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主要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下面是某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课型比例图表:

分析表 1课程设置中的课型:以总学分130分计,公共课约占20.7%,专业技能课约占 49.2%,文化基础课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很小,仅占有9.23%。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忽略了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由于生源自身素质较低,再加上专业课程设置注意技能性,就造成了幼教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的问题。加上培养幼教人员的学校在培养方式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受计划经济和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长期实行高度分化的专门教育,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高的功利导向”由于专业分得太细,太早;急于培养有用之材,忽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加之传授为主,内化不足,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或艺术,但往往知识狭窄,能力畸形,缺乏较深厚的素养,特别是作为现代人的综合素养。

三、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缺失现状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人内化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对工作的态度、与人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比业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1.全纳教育观念的缺失。所谓“全纳教育”观念就是集中体现在教师接纳所有的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尤其是身心发展缺陷的残障儿童的观念和意识。教师的教育观念就直接决定他的行为。缺少接纳所有儿童的观念,就会存在着对某些孩子的漠视。有研究显示:高达94%的教师“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都可以在普通园就读”给予了全盘否定;65%的表示不愿意接受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还有 53%的实行全纳教育会降低教学质量,76%的认为实施全纳教育会“减少生源”[3],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原因,那就是幼儿教师缺乏对每个幼儿的关爱。缺少了人文精神中的善,追求的是眼前的名与利。“降低教学质量”那是名的损害,“减少了生源”那是利的损失。这样的功利主义观念下,何谈人文关怀?怪不得,近年来媒体常常爆料,幼儿教师的语言行为过激,对孩子缺乏关爱,更有甚者幼儿教师成了“狼外婆”的代名词。

2.知识结构中人文科学知识贫乏。由于课程设置上的偏向,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侧重于技能课的学习,导致人文科学知识贫乏。据笔者做过这样的调查,时间从 2002—2011年,调查对象是笔者所执教的学前专业的学生共计392 人,调查内容是“阅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情况。通过表 2 的数据我们得出:一是当今大学生浮躁,没有静心阅读;二是缺少品味经典,也就缺少了很多内在的素养;三是当今大学生阅读量成下降趋势。

3.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语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语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技能。它涉及到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需要不断的锤炼。幼儿教师良好的素质之一就是具有一颗纯真的“童心”,较强的语言表现力。要想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使语言富有儿童情趣,生动活泼,具有童话般的色彩。有的幼儿教师因为相关知识的匮乏,导致了教学语言混乱无序、单调乏味。下面是小班数学活动“分饼干”基本部分的第一环节实录:师: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幼:圆形。师:嗯,有圆形。还有呢?幼:三角形。师:对,有三角形,真不错!还有吗?幼:正方形。师:好,有正方形,真棒!7句对话中,教师频繁重复幼儿回答多达4处,问授课者为何这样,她说是不知道找什么词语来回答。追根究底,一是语言贫乏,二是缺乏教育机智,这两者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在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往往只用“真棒”、“真不错”之类的语言来回应幼儿,评价语言同样单调。教育不是让幼儿重复已有经验,而是不断重组和改建经验,所以教师应合理有效地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已有经验。

4.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由于很多幼儿教师对本专业认识不足,错误认为自己只是“保姆”,缺乏对事业的认同感,也就缺乏成就感,于是在工作中得过且过,马马虎虎。从某些幼儿教师说的“:过一天算一天”“,只要孩子在幼稚园不哭就行了”“,教幼儿园没有发展前途”这些话语中,可以窥见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究竟有多大!

5.心理承受能力差。幼儿教师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比一般教师要求要高,需要尽心呵护那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心理脆弱的 3~6 岁的孩子。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里,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会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心境不好、情绪不佳等不良的心理感受在所难免。因心理承受力差,于是把社会生活中不良的情绪带进了幼稚园,孩子们就成了宣泄情绪的对象。这给幼儿们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啊!这样的事情媒体报道的更多,笔者不做赘述。

四、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的重构

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幼儿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社会培养的是“会生活,会做事”的人才,就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以提高思想道德为根本,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1.丰富知识储备,增加文化底蕴。哲学家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求,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者不可遏止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4]一个人要想精神富足,就必须多接触能够提高精神境界的文学作品,进而将知识转化为一种人文关怀。当把人文知识进入到人的(上接 277 页)认知本性,人文知识就沉淀为人文素养。幼儿教师尽管面对的是幼儿,但涉及的知识面是博杂的。教师要给孩子以正确的只是引导,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不能故步自封,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不断学习掌握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外,处处都做个有心人。通过自己广泛的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

2.加强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一些西方国家对幼儿教师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日本,要求幼儿教师获得初级学院或学士学位的文凭,对日托中心的保育员则要求从护士训练专科学校毕业。同样,中国的幼儿教育在不断改革发展,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把自己投入不断的学习当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以满足社会、家庭、学校对幼儿教师不断提高的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3.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从前面的幼教从业人员的来源分析中,我们看到现在处于幼教一线的主要来自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生的素质与广大的教师自身素质不无关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素质的最好诠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熏陶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具备人格魅力、学术魅力的高素质教师”[5]。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十二五”规划的雄伟蓝图,切实做好学前教育,关键是要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的养成。要想解决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必须从源头上着手,抓住幼儿教师职前和职后的学习,循序渐进的提升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

上一篇:通氧在妇科手术麻醉上的运用 下一篇:CDFI在妇科急症诊断上的运用